一天下午,正在和朋友下棋的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头疼好几天的问题。
朋友提议:“别管男方父母给多少,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
”但他的话让我陷入了进一步的纠结当中。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多年来为女儿准备的婚礼礼金当我女儿小时候,我和老伴就在她名下开了一个账户。
每个月,我们都会往里存入1500元,日积月累,这个账户最终累积到了30多万元。
这笔钱本是为她将来做准备的。
女儿大学毕业后,如愿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
去年,她第一次把男朋友带回家,那个小伙子看起来非常踏实可靠,活泼开朗,家里人都非常喜欢。
小伙子是山东人,在北京一家国企上班,年薪30万,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既然小伙子靠谱,我和老伴也就放心了。
这30多万,我们打算给女儿买一辆别克E5纯电SUV,剩下的钱就作为她婚后的零花。
毕竟,嫁女儿这件大事上得讲究,买车、陪嫁礼金这些都已经安排妥当。
面对男方父母改口费的困惑女儿的婚礼上,还有一件事真的让我犯难了——改口费。
我们的习俗是这样的:新婚现场,男女双方父母坐成一排,当着众多亲朋好友的面,新人要向双方父母敬茶,并当场改口叫对方父母“爸爸妈妈”。
这个时候,父母们要给孩子们发红包,当地人称这为“改口费”。
女儿说她和男朋友商量好了,未来的公公婆婆会在这个环节给他们红包。
男方家里讲究的数目是,公公给10100元,寓意“万里挑一”;婆婆给9999元,寓意“长长久久”。
这其中寄托了满满的祝福,不仅看数目,还有讲究。
但我们这边的习俗就不这么高调了,不管是男方父母还是女方父母,给的改口费一般是3000左右。
这数目不分家庭贫富,大家都是这么给,这样既顾面子又不会显得稀罕。
给多了反倒容易被认作是巴结亲家,搞得亲朋好友笑话。
本地婚礼习俗和改口费的比较可要是按照我们本地习俗给女儿和女婿发红包,3000的数额又显得太寒碜了。
特别是,当男方父母那么大方地给出高额的改口费时,我们这边反而显得不懂礼数,不周到。
想到在婚礼上的那个场景,一对新人站在那儿,面对众多亲朋,我们手上的5000块钱对比别家满满的1万以上,心里就觉得特别不是滋味。
老朋友一句“别管别人怎么给,你想怎么给就怎么给,毕竟都是自家孩子”,让我陷入了新的困惑当中。
这些钱最终都会到自己家的账户,但是婚礼上的仪式感以及双方家长的面子问题,真的让我左右为难。
最终抉择:传承习俗还是顺应情理经过几天的反复思量,还有和老伴的商量,我们决定为了不让新人在婚礼上尴尬,同时又能兼顾双方家庭的尊重,会在原有红包数目上,还有备一小份红包,数目稍微增加一些,以避免过于低调又能顾及本地的面子问题。
婚礼当天,我和老伴最终选择了给每个红包里塞进类似10100元和9999元的数目,但稍微低于这个数目。
这样既能体现我们的诚意和祝福,也没有过于迎合别家的习俗。
女儿和女婿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这份决定既维护了我们当地的习俗,又照顾到了婚礼仪式上的体面。
婚礼顺利结束,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这件看起来小却烦的问题总算圆满解决了。
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习俗和讲究,重要的是在尊重习俗的基础上,找到平衡与包容的方式,让孩子们的婚礼温馨美满。
婚礼这件事儿,从来都是充满琐碎与细节的,作为父母,要为孩子们操持不少事情。
从买车到改口费,我们一路走来,都是为了女儿有个完美的婚礼。
虽然很多时候会面对不同习俗和选择,但只要心里想着孩子的幸福,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一切难题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人生正是这样,处事之道在于理解与包容。
读者朋友们,在面对婚礼琐事上,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
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总之,不管难题有多少,相信我们总能找到为子女着想的圆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