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走廊里的灯闪着苍白的光,我这几天愁眉苦脸,手机上接连不断地指挥工作。
正当我想着这次手术的费用怎么也得挤出来时,妈妈从病房里走出来,面色铁青,眼眶深陷。
我连忙上前扶住她。
“妈,爸咋样了?
”我试探性地问。
她拉着我悄悄走到走廊的角落,“大夫说手术很顺利,”话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你姐姐给你的钱,你收了没?”
我心中一紧,那些钱可不是小数目,“给了,我没要。”
“千万不能收!
”妈妈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母亲的辛劳与坚强回想小时候,父亲去世那天,风裹挟着冰冷的雪花冲击着窗户。
母亲带着我蜷缩在土炕角。
那时候母亲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她撑起了整个家。
母亲不识几个字,父亲去世后,她带着我去地里捡麦穗,攒半个月的麦粒才能换回几个鸡蛋。
每次煮蛋花汤,全是我的,她连点汤水都不舍得喝。
即使日子再难,她也始终不愿离开村庄,坚持给父亲开门户。
不久,好心邻居便介绍了一门亲事,来我们家住,不改姓,恰好符合母亲心意。
家庭的重担由姐姐扛继父冯春带着大姐冯蕊搬来时,家里条件依然很艰苦。
冯蕊姐比我大五岁,从天不亮开始忙家务,喂猪、搓衣服,是个懂事的姑娘。
后来,继父的木匠活儿少了,家里的日子更难,她提议去镇上打工挣钱,说是为了支撑我上学。
母亲拗不过她,只好答应。
记得继父受伤那年,大姐立刻将自己的嫁妆钱拿出来给继父治病。
她说,“爸,您要瘸了,我怎么嫁人呢?
”继父抹着眼泪,听大姐这样说,也不再推辞。
后来,我考上了高中,全靠她的支持,我才有机会继续读书。
她打工挣钱,全都用来供我读书,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动。
无私的家庭支持大学阶段,生活愈发艰难,大姐手上的针眼密得像筛子,给我寄来了零花钱,送来毛衣,我知道她一个人在外打工吃尽了苦头。
她在结婚前,硬是塞给我一张存折,说是几年的积蓄,让我在大学里不必太省吃俭用。
这些年,冯蕊大姐就像拼命的陀螺,旋转不停,默默支持着整个家。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创办批发部,大家虽不同意,但最终母亲和继父还是支持了我。
批发部刚开张时生意冷清,还是大姐出面介绍客户,帮我打开销路。
日子一天天短暂而忙碌,但大姐却从不停止对我们的帮助。
她真成了我的标杆。
大姐的默默奉献时隔多年,继父被查出肝癌。
缴费单上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一开始费用我还能逐一点清,后来渐渐吃不消。
大姐见情况不妙,坚持要搬来和我们住,她边帮忙照顾继父,边承受各种劳累。
妈妈照看孩子,家里再没有人比她更劳心劳力了。
那天一起去医院复查,医生都惊叹复查效果特别好。
大姐一边看着妈妈学用智能手机,一边照顾孩子,带给他来不及感受的人情味。
医院的阳光照在她白发上,仿佛给她镀了层金边,简直了不起。
大姐对家的投入与爱,让人感动。
从小时候给我买红头绳,到长大后为我操心未来的所有,她永远是那个将自己置于总想着帮家里度过难关的大姐。
结尾年关将至,大姐在庭院里烙着香喷喷的韭菜盒子,孩子们追着要吃。
母亲说,其实大姐的五万块更加证明了她是如何深深爱着这个家,但她的这份心意,我最终还是没有收下。
这份炽热的爱,让我更加坚信,家人之间的关怀与付出,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
大姐那无尽的爱,成就了我今天的一切。
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无论是付出还是收获,背后都有不可替代的情感纽带。
母亲为什么坚持不收钱?
或许,是一种成全,一种希望我们在给予与接受中找到平衡的智慧。
在这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里,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彼此坚定地站在一起,用最实际的行动去支撑爱最深重的地方。
这才是生活的真正力量,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温暖的回忆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