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持续升温,印军濒临,巴铁连夜打电话到北京求助,关键时刻,王毅外长三句话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提醒某些国家,不要仗势欺人!

此次印巴冲突起源于4月22日发生在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加姆镇的恐怖袭击事件。
该事件造成至少28人死亡、20多人受伤,遇难者中包括印度海军军官维奈・纳瓦尔中尉和印度情报局中央情报助理官员马尼什・兰詹。

而袭击者为一群蒙面武装人员,行动具有明确指向性,仅针对印度教成年男性实施攻击,妇女儿童得以幸免。事后,一个自称“克什米尔抵抗运动”的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然而,该组织此前并未在公开信息中出现,于是印度的莫迪政府就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巴基斯坦!

随后印度海陆空三军开始向巴基斯坦边境集结,并且还关闭了两国陆地边境口岸,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并要求在印度的巴国公民在48小时内离境。驱逐巴基斯坦外交官,撤离印度在巴国的外交官员,暂停向巴基斯坦公民签发签证。
与此同时,印度单方面宣布要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切断巴方77%农业灌溉水源,而这一举措,直接将两国的矛盾进行了扩大化。

《印度河河水条约》是1960年在世界银行的牵头下达成,历经长达9年的艰难谈判,由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和巴基斯坦时任总统汗共同签署的。
该条约详细规定了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资源在印巴两国间的使用权。根据条约,印度可不受限制地使用东部3条河流,即拉维河、萨特莱杰河和比亚斯河的水源,其中两条河流还流入巴基斯坦境内。

而巴基斯坦则控制着西部的印度河、杰纳布河和杰赫勒姆河,这3条河流虽流经印度控制区,但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有义务让这些河流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供其“不受限制地使用”,巴基斯坦由此获得上述河流约80%的总水量。
长期以来,该条约在印巴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中,维持着两国在水资源分配上的相对平衡,即便历经多次战争与冲突,也未曾中断,堪称印巴关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此次印度的违约切断水流,直接将下游数亿的巴基斯坦人民的生命健康作为要挟。要知道,巴基斯坦全国约70%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依赖这些河流,农业又是巴基斯坦经济与农村生计的重要支柱。
印度此次切断巴方77%的农业灌溉水源,极有可能对巴基斯坦的粮食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在当前农作物生长季的关键阶段,作为农业大省的旁遮普省与信德省,或面临高达35%的用水缺口,这将严重威胁巴基斯坦的粮食安全,大量农作物可能因缺水减产甚至绝收,无数农民生计陷入困境。

目前,印巴局势已进入高度紧张状态。4月26日至27日,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连续两晚发生交火,双方使用小型武器相互攻击,两国关系降至多年来的最低点。
就在此危急时刻,巴基斯坦的求助电话直接打到了北京。

根据新华社马德里4月27日电,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通话。
在电话中,巴基斯坦向王毅外长详细介绍了地区局势和印巴冲突的最新进展,并保证会及时与中方进行沟通。

而王毅外长当场就在电话中给了巴基斯坦三个承诺:
一、打击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中方始终支持巴方坚定实施反恐行动。
二、作为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
三、中方支持尽快开展公正调查,冲突不符合印巴各自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动事态降温。

不得不说,中方在这个时候向巴基斯坦表态,无疑是给巴基斯坦方面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中方并没有因为各种因素选择拉偏架,既然这次的矛盾是因为恐怖袭击而引发的,那么两国就都有义务和责任打击恐怖主义势力。同时也在提醒印度,不要仗势欺人,仅靠猜测就引发动荡,甚至引发一场战争,中方支持巴基斯坦用合理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如果两国能够查明原委,尽快降温熄火,这不仅仅是对两国人民来说是一件好事,也对全世界都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