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内,两大盟友拒绝特朗普,900名业内大佬称美国输掉关税战

广博看社会趣事 2025-04-21 16:56:39

你没看错,仅仅24小时内,跟美国亲如兄弟的日本、英国突然反水。

中国没发一枪一弹,却赢回了支持;

现在连美国自己的经济学家都看不下去了。

900位经济学家和商界巨头联名警告:

这场关税战,美国不仅没赢,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特朗普还能撑住吗?

在特朗普试图用关税政策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的背景下,英国与日本的最新表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美日贸易磋商中,一位日本代表在公开场合向特朗普方面送上了一个中国产的储钱罐。

这个举动表面上看似“亲切有趣”,但其背后却有深意。

媒体普遍解读为日本方面在巧妙表达自己的立场。

日本并不打算全盘接受特朗普关于对华强硬的政策路线。

而英国方面的态度更为直接。

新上任的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一场经济论坛上公开表示:“不与中国接触,是非常愚蠢的。”

这番话在英国政界引起热议,也被外界视为对美国政策的“软性反抗”。

这两个国家,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在全球布局中的重要支点。

然而如今,当涉及到经济复苏、产业合作等切身利益时,他们的选择开始倾向现实主义,而不再是盲目追随。

要理解这个现象,必须回到一个核心问题,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下,谁能够为其他国家带来实际利益?

过去几十年,美国通过强大的金融、科技和军事实力,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

但近年来,特别是在全球化格局变化、疫情冲击和地缘紧张的多重背景下,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对外政策。

以英国为例,自从“脱欧”之后,经济持续疲软,一度陷入技术性衰退。

财政赤字高企,通胀压力沉重。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找到新的贸易伙伴,恢复增长动能,是英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本的情况也类似。

根据日本官方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增长仅为0.1%。

尽管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其经济增长长期处于低位,对外贸易一直是主要动力。

而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中国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合作对象。

因此,无论是英国还是日本,他们出于现实考量,都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尤其不愿意因为跟随特朗普的政策,而牺牲本国经济利益。

特朗普在推动“对等关税”时,一直强调这是“为了公平”,要“让美国重新伟大”。

但现实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从经济结构来看,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在面对关税压力时,中国企业虽然短期内会受到影响,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整。

而美国则不同,其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制造业比重逐年下降。

尤其是过去几十年,美国大量制造业外移,导致国内工业基础“空心化”。

在这种背景下,再次提高关税,实际上是增加了美国本土企业的成本。

更严重的是,许多被加税的产品最终都要通过消费渠道传导到普通民众身上。

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家电电子,很多商品的价格可能因此上涨。

普通家庭首当其冲,购买力下降,生活负担加重。

关税原本是一个调节工具,而不是长期博弈手段。

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伤敌一千,反而自损八百。

在国际舆论关注盟友“反水”时,美国国内的专业人士也没有沉默。

一封由近900名经济学家、商界领袖,以及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专家联名信近日公开发布,明确反对特朗普推动的“对等关税”政策。

他们指出,加征关税不仅无法恢复美国制造业,反而会让经济加速走向衰退。

关税会导致物价上涨、企业成本增加、投资信心受挫,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这群专业人士的意见,虽然未必能直接左右政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经济界的主流声音。

那为何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仍坚持高压政策?

根本原因在于一种“旧时代的惯性思维”。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主导全球秩序。

冷战胜利、海湾战争、科技领先……这些历史经验让许多美国政客产生一种心理认知。

只要美国发力,其他国家自然会屈服。

尤其是“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派系的代表人物。

大多并非经济学出身,更多依靠政治号召力进入政坛。

他们认为对外强硬就能赢得选票,却忽视了全球经济已经今非昔比。

中国不是过去的苏联,更不是某个中东小国。

它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内需市场、持续增长的科研能力,以及越来越多的全球“朋友”。

这种综合实力,决定了中国不会轻易屈服于极限施压。

特朗普及其团队在判断中国时,仍然使用“冷战思维”,这在今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回顾这一天的国际动态,可以发现一个趋势正在显现。

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全球大变局中,不再愿意盲从某一个超级大国的单边意志,而是更注重现实利益和自主选择。

关税战争表面上是数字和政策的较量,实质上是全球力量对比和未来方向的体现。

无论是盟友说不,还是专家劝止,都在向特朗普传递一个信号。

一味对抗和施压,不但无助于美国复兴,反而可能加速其在全球体系中的边缘化。

而对于中国而言,保持冷静、自信和战略耐心,也许正是穿越这场博弈风暴的最佳路径。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上观新闻:2025-04-20《诺奖得主等数十位经济学家签署宣言 反对美关税政策》

光明网:2025-04-20《全美多地爆发抗议反对特朗普政府,最新民调结果出炉》

杭州日报:2025-04-20《日本代表送特朗普的礼物存钱罐,中国制造!》

北京青年报:2025-04-20《英国明确拒绝与中国脱钩:不与中国接触是非常愚蠢的》

0 阅读:31

广博看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