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当当网)
说起“妖怪”二字,不知道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小时候看86版《西游记》时,悟空那句经典台词“妖怪,哪里跑”,八戒说的“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沙师弟说的:“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那时候觉得妖怪很可怕,可是一直觉得,有悟空在,最终这些妖怪都会被降服的。
再后来,和外婆他们看那版最老的《聊斋》,那青绿色的灯光效果,再加上那开场的那首配乐,我记得看完很久很久都不敢晚上起来上厕所。所以,哪怕后来看了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这本书,还是无法消除小时候对鬼怪的阴影来着。
后来读幼儿园的时候,我永远记得的就是,幼儿园老师讲的那个关于“田螺女”的故事,所以很多次看到那种老屋,炊烟袅袅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带入了那个故事。虽说田螺女也是精怪,但是却是好人来着。
其实,我也算是好奇心比较重的人,也曾不止一次想过,为什么会有妖怪这样的传说呢?传说真的是传说吗?哪怕后来看的书多了,也明白这些故事里讲述的其实是那个时代创作者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但还是会忍不住想要知道,从何时候开始,我们的记忆和文化里会有关这方面的记忆呢?
《妖怪说》这本书的作者张云认为,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妖怪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我们的文化变迁中,这样的文化中包含着我们的先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想象。所以,当下的我们,如果想要了解先人们的思想、精神家园,甚至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对于我们国家的志怪文化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山海经》《搜神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子不语》等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关于志怪的文字记载,或许在他们的那个时代,有它们存在的意义和理由。然而今天,当我们翻开这些书籍时,我们依旧会被里面的这些故事吸引,甚至于着迷。看着是志怪的故事,其实讲述的都是人心。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 为什么要研究妖怪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妖怪呢?有人说,这是迷信。其实,我们研究的是这类文化的传承,并不是说宣扬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最重要的就是正本清源。
有接触日本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在不少的日本动漫作品中,其实也有妖怪的记载,有一些妖怪,甚至和我们文化中讲到的有点类似。这便引发了一个思考,到底是哪个国家的起源比较先呢?
这便是我们要研究的原因。凡事如果可能,我们都讲究一个有理有据。追根溯源之后,我们发现日本有70%的妖怪原型都是来自中国。包括我们之前在一些游戏中看到的玉藻前,姑获鸟,其实都是一些上古妖兽。但是当我们看完它们身上的故事后,我们发现,它们虽是妖,却有着人的性情。
如何解释“妖怪”二字呢?按着作者的意思,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超越人们的正常认知的奇异怪诞的现象或事物。它的主要特点是:“怪异,反常,以现实为土壤,并不是个人凭空臆造,超出认知,是事物,也可能是某种现象,经过人的感官、心理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会发现,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那些志怪故事,其实和人类是联系在一起的。要么是人类惧怕的,要么是与人类共存的,要么就是被人类消灭的。
这也就引来了关于妖怪的另一个思考,好像在不同的时期,妖怪在我们心中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远古时代,人类在生存这件事上,面临的挑战很多,几乎除了我们人类自己,大自然的一切都会对我们造成威胁。所以,在一些早期文化中,我们看到,妖怪的形象是未知的,是一股超越人类的力量,是抗衡不了的存在。所以,人类对它们的态度是臣服,是敬畏。
再后来,人类慢慢地拥有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能力了。随着对大自然的了解不断加深,妖怪所表达出来的形象就成了和我们差不多,形象上也比较通俗,但是它们拥有一些我们不曾具备的能力。
再到今天,你看我们关于志怪的认知,更多的是来自一种文学,或者被绘制成一种动画形象,然后跟着出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周边,大人小孩对于这些志怪形象,更多的是像那种可以抱在手里的玩偶那种亲昵感。
所以,关于妖怪文化的研究,其实最实在的就是让我们对那些好奇的事物保存着一种求知的精神,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那些爷爷奶奶们回答不了的问题
小时候,我们了解的这些志怪的故事,很多都是老人们哄小孩的一种方式。然而,在那个好奇心爆棚的年代里,我们除了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之外,我们肯定有很多问题想问?
比如,当我们听到“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时,我们肯定要问,为什么跳过那道门就可以化身为龙,我们可不可以呢?
我们也会问,妖怪到底是好人呢?还是坏人呢?因为我们会听到一些可爱的精怪故事,也会看到一些妖怪蛊惑人心被道士抓走了。
看《新白娘子传奇》的时候,我相信这个问题是问得最多的。毕竟在当时,我始终无法理解的就是,法海为何一定要抓白娘子这件事。
类似的问题,其实爷爷奶奶们不一定回答得了,因为他们也是从他们的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好像没有人去问这么多为什么,只不过是一代传一代地传下来的故事。
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也给了这些问题一个答案。比如,妖怪经常出没在哪里?其实,从中国目前有记载的故事中,我们发现,哪里都有,山川湖泊,江河湖流,城市乡村,几乎包含了我们人类所有的活动领域。
又比如,妖怪一般在什么时间出现呢?小时候看《聊斋》,印象最深的就是夜黑风高的晚上,所以时至今日,我一般晚上是不太喜欢出门的。
还有就是,那些会跟人类谈恋爱的妖怪,是男妖怪多还是女妖怪多?看着非常趣味的问题,其实背后都有那个时代的人创作印记。
可以说,在这本书中,确实看到了一些以前曾经自己瞎琢磨过的问题的答案。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妖怪身上传达的文化内涵
而读完这本书,让我觉得收获最多的,其实是对这种文化背后的内涵的理解。
从妖怪的出身看,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文化中一直说到的观点,“万物皆有灵”,所以,哪怕是在厕所,也有对应的精怪存在。哪怕是我们写字的笔,写字用的墨,也可成为一方精灵。哪怕是石庙门口的一方石狮,经过漫长的岁月,也会生出了一方灵性。
所以,在古人的善恶中,万物皆有灵,大家都一样,只不过物种不同而已,所以心生敬畏。从最初的精怪是来自身边的一切,到后来的精怪与人不同界,其实渐渐区分开来的是我们的认知,以及对大自然的了解。
除此之外,当今天的我们再来翻看这些志怪书籍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故事中都有着我们古代的善恶观。不管是妖怪,还是人,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做了好事就会受到嘉奖。我们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讲究的就是一种对因果的敬畏。
这种敬畏,恰恰是当下很多人缺失的。
在我们读到的很多故事中,其实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妖怪来到人群中,图的是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故事中,好多是来和人类谈恋爱的。所以这里面就衍生出了很多具象化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中,我们认真看了一下,其实都有人类的影子。所以可以说,古人也正是借着这些故事,表达着他们的思想与认知。
今天的我们,依旧会听着这些精怪故事,听着是有趣的,震撼的,然而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或许我们更应该去深究。
当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不断加深,其实我们更加有必要去找寻,那些曾经披着神话色彩的为人处世哲学,在当下我们该如何把它们普及开来。虽说那个时代的人蒙昧,但是他们自己敬天地,敬鬼神,敬畏身边的一切。而我们,或许已经开悟,但是我们却缺失了对很多东西的敬畏,在相信个人力量与妄为之间,我们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不管是那些流传于大伙心中的妖怪,还是神话电视剧,好像也在提醒着,并非是妖怪,就注定是不好的一方。当我们开始研究妖怪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我们开始研究人心的善恶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