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辽墓:那尘封于地底下的历史……

平凡女子 2023-11-05 23:58:08

(图片来源:当当网)

说起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几个字可以概括很多很多的东西。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充满神话色彩的,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对我国的历朝历代说出个大概。

然而,如果要我们精确地了解到每一段时间线对应的历史,估计有点难。毕竟我国的朝代众多,时间跨度也很大。而且,除了本族的历史外,我们历朝历代在发展的同时,少不了会与其他的民族,国家有交流。

因此,如果你想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过去,你便不能只看本族历史。毕竟,在那些我们不曾存在的岁月里,被记录下来的东西可能是有所删减的。

正因为这样,考古才有了它的价值。就好像巫鸿老师、李清泉老师笔下的这本《宝山辽墓》,讲述的便是为了内蒙古地区的宝山辽墓的发现,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看到辽代初期艺术水平的情况,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10世纪东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细节。

可以说,这两座墓穴的发掘,弥补了我们历史上的某一段空缺。让今天的我们,随着深埋地下的墓穴被发掘,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接触,文化便有交流

其实,自己本身就是历史爱好者。还记得小时候无聊的时候,习惯性地会让家里的大人教我,把中国的历史朝代一代又一代地串起来。

长大后,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对应朝代的电视剧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把那些曾经了解过的历史人物具象化。总觉得,电视剧里的演员就是曾经的他们。

因为演员看得见,所以历史也是摸得着的。

再后来才明白,原来电视剧是有杜撰成分的,因此要想看到与历史最真实的联结,只能去看纪录片。

其中,考古这一块,我还是很喜欢的。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顿时觉得,心里的好奇心又被刺激到了。

通过书籍的介绍,宝山辽墓可以说是目前我们了解到的辽代最早的墓穴。墓穴里的一些陪葬品,早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盗走了。唯独当前剩下的,其实是带着我们的理解与猜测,去了解墓中的一切。

还好墓穴墙上的壁画没有被盗走。因此,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可以看得出,原来,辽代的早期墓穴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墓穴的建造上,类似于我们汉人的模式,但是外表依旧是契丹民族的。

而从墓穴的长走道设计来看,这又和当时我们汉人的墓穴模式有点相似。因此,人们开始思考,为何契丹族会知道我们的汉人的丧葬方式呢?

原来,在契丹族和我们汉族打交道的过程中,游牧民族的统治者逐渐看到汉族文化的先进性,再加上统治者本身比较有远见和眼光,因此,他们是打算向我们学习的,这也包括了我们的丧葬方式。

可以看得出,历史上那些有远见的人,他们考虑事情的角度和方向是偏向于长久性的,而非当下的一时的得失。我们也曾了解过,历史上有些外族入侵的事件,最终有些人选择做的事情是屠城,把一方文明全数毁去。

而关于文明的话题,其实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只要是有接触,便有了交流。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信仰上多少有些不同,只有好的交流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发展,并不是单纯地“拿来”

在书中,我们看到作者们提到的一个观点,契丹民族在和汉族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领导者或许意识到我们的文明比较先进,想通过学习汉族的文化来提升他们的底蕴,但是,他们也不是对他们本族的传统集体抛弃的,而是在学习我们的经验后,加上他们的传统,然后创新出新的东西,这在他们的墓穴的布局上便体现出来了。可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底层思维,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在我们自己的发展史上,从清末开始,我们也曾有过大规模的向外学习的历史。从最开始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来学习他们的政治体系,再到后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再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实,看得出来,单纯地“拿来”并不能解决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很多需求。

在宝山的两座辽墓中,外型依旧是少数民族的墓穴形式,但是在内里,却加入了汉族的特色,包括长长的甬道,墙壁上精美的等人身壁画,放置墓主人的中心位置等,这和以往我们了解的少数民族进行火葬和风葬的模式是不同的。

再加上,墙上壁画的绘画方式,看得出来是一些技艺高超的画匠来到这里的作品。至于是怎么来的,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这个有待后面越来越多发现的验证。不过,能够看得出来,在那时,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虽然民族不同,但是不排除彼此之间的了解与遇见。

类似的思维发展到今天,可以看出,如果想要谋求发展,单纯地“拿来”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依旧能够在今天的社会中,看到人们对“拿来”的推行。

举个例子,曾经在抖音看到期末考试了,一个地方的学校期末奖励是奖励学生一人一串肉,当时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新鲜,可以理解就是通过类似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学习好了有肉吃”。

当下信息技术比较发达,之后我们便在朋友圈看到本地学校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不知道怎么说,当时打开朋友圈,瞬间便失去了对这件事的好奇心了。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在做之前,很有必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道理。当我们向别人学习的时候,我们依旧要思考,我们到底要学什么,我们想要改进什么,而不是觉得,他们这么搞,我们也来搞一下就好了。

单纯地模仿和有意识地创新,结局注定是不太一样的。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历史,在不同的时空里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其实,对于那些我们不曾窥见的历史,我是十分地好奇的。因为总有一种感觉,我们这片宽广的土地上,在很多很多年前,到底生活着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抬头见过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

但是只有月亮和太阳知道,他们底下的这些人早就换了一批又一批。

我们生活的背景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方式不同,生产模式也不同,那么那些年的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呢?真的是像古装电视剧拍摄的那般吗?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足够长,这其实是我很想花时间去好好了解的世界。

不过,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很多信息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哪怕所在时空不一样,却有的时候有些事情是有着相似的地方的。

比如,民族的融合。在今天,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所以我们已经可以做到各民族不分彼此,形成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了。

但是在历史上,或许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那时候的人们,也曾努力在做这件事,因为他们知道,唯有和平与统一,才能谋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又比如,师夷长技。当两方文明相遇见的时候,正常来说,发展比较慢的那一方唯有向先进的那一方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就像前面说的,有的人则是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把另外一方干掉,让自己独大。如果它能在后面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还好。而如果找不到,那就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再比如,同一时期流行的元素是一样的。在辽代建代初期,佛教已经传入到东方。从目前的考古材料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对我们产生影响,其实也对同时期的其他民族产生影响。在这些信仰的影响下,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方面产生的变化。

而在今天,科技发达,网络通畅,我们对外面的世界的了解更加快速。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之间的影响也是十分快速的。比如,当下很多人手机里都有的一些视频软件,我们发现,当我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原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然后我们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他们也有这样的软件。

可见,我们所处的时空或许是不同的,但是总有一些历史是相似的。

只不过,那些曾经尘封在大地之下的墓穴的发掘,让我们得以用另一种方式,了解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事情,并结合相关的文献,我们对他们的过去有了更多的了解。换句话说,我们在了解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的文明。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