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穿越时空留下的古建筑充满了神秘。“九子夺嫡”、“洛阳纸贵”、“背水一战”、“女娲补天”……这些故事与传说让屹立千年的建筑,富有了更多层次的美。
嘉峪关西翁城墙城门楼上,多出一块砖,500多年来无人敢动。这块砖让嘉峪关声名远播。
关于这块砖的传说众说纷纭,其中广为流传并被接受的主要有三个。
其一:此砖为“神定砖”天上的神仙看到这座高大坚固的城关大为惊叹,感叹人的神奇,问:“为何建这样的城关?”一百姓回答:”高大城墙保安稳,妻儿方可家中坐。”
神仙一听十分感动地放下一块砖作为约定。只要此砖不动这座城便永远不会倒。
其二:此砖称为“定龙砖”相传长城是按照龙脉的走向修筑,也就是说长城下面便是龙脉。长城既能保护龙脉不被挖断又能防御外敌。
而龙是一种桀骜不驯的神兽,不易被驯化。城墙上的这块砖则能定住龙气,稳住龙脉,龙脉可保国运恒通、王位稳固。
其三:此砖称为“定城砖“嘉峪关城墙高达九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大量各类防御设施,用砖数量巨大。
当时条件有限全部靠人工,而修建嘉峪关城所需的砖石,都在四十里以外的地方烧制。烧制好之后用牛马拉车,将砖送到城墙之下,而后改为人工搬运。
城墙坡度高上下难度大,尽管人多但还是难以达到施工进度要求。当一位老人想到一个办法:可以用山羊来运送砖石——山羊灵活小巧,又擅长爬陡坡。
当时负责修建嘉峪关城的官员听到高兴极了,立刻改用山羊驮运砖石。
城关马上要建成之时,老人又来到城下一直摇头,那位官员看到便问老人为何摇头。老人说这座城缺一物,城不稳。
官员问缺什么?老人指着地上的唯一一块砖说:“缺此物,定城砖。”
官员问你怎么知道,老人笑着说:“有什么是我苏武爷不知道?将此砖放于嘉峪关西翁城墙城门楼上,放好后不可移动丝毫。”说完消失了。
官员一听是苏武爷,立刻把那块砖放在了城门楼上。
不论哪种传说都可看出这块砖意义非凡。它穿过悠悠岁月,依旧历久弥新。它不仅承载了一种祝福,更见证了一段历史。
据史料记载,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中原地区不断受到其他部落、国家的骚扰,民不聊生。朱元璋决定北伐肃清威胁,但没想到反而陷入持久战中。
当时朱元璋的部下——冯胜,在嘉峪关一带发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特殊,军事意义不可小觑,是向西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地。
而此时,有多年征战经历的朱元璋明白,他的百姓,他的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就在朱元璋一筹莫展时,冯胜连夜派出的快马要抵达皇宫。
冯胜奏请皇上准许在河西走廊修建嘉峪关。奏章中他详细阐明地形要害,并配有图纸。看到奏章,朱元璋龙心大悦,高举手中的图纸喜不胜收。
朱元璋知道,自秦汉以来河西走廊便是重要的战略通道,掌控河西走廊就等于掌控了西北地区,嘉峪关会成为坚不可摧防御门户和连接西北的枢纽。
奏折很快得到了朱元璋的批准,于是一批批被征用的能工巧匠和被抽调的卫戍部队向西北出发,冒着严寒修建嘉峪关。而那时的嘉峪关仅由土夯建成,有城无楼。
朱元璋去世后,明王朝渐渐走向衰退,此时修建防御堡垒十分必要。明朝的军事战略由主动进攻渐渐改变为防御为主。
公元1506年明正德元年,进士出生的肃州整饬兵备道副使——李端澄看着眼前的嘉峪关忧心忡忡,此时的嘉峪关已在十年前由李端澄请旨扩建修筑为三层三檐的西罗关楼。
但也只有他知道,此时此刻的规模远远不够抵御外敌。李端澄思虑再三和其他官员商量后希望上报皇上,请求继续扩建嘉峪关。
没想到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皇上的肯定,并迅速得以开展。嘉峪关修建由李端澄负责。李端澄立刻在全国张贴告示,招募能工巧匠和设计师,同时发布了工程样式和详细要求。
很快一个叫易开占的人带着亲手绘制的工程图纸来到李端澄面前。李端澄看到后十分喜悦。易开占的设计从多方面、多角度达到防御要求。
据史料记载,易开占即是数学家,也是建筑行家。
易开占立即在嘉峪关展开实地测量和勘查,并做出了模型算出工程总造价,嘉峪关修建正式上马。
寂静无声、空无一物的戈壁滩上一座关城慢慢显出雏形。工人们从祁连山开采石头,还专门建造了烧制城砖所用的窑厂。
嘉峪关的工程质量和物料消耗严格把控,避免一丝一毫的浪费,甚至连每块砖都刻着烧制者的名字以便追责。城墙在修建完成后还要进行射击试验,如果箭能射入城墙,便要推倒重修。
就这样,一个关于嘉峪关,关于易开占的神奇的故事渐渐开始流传。
嘉峪关开工修建以前,易开占通过放大模型,精准计算出整个工程需要砖块99999块。不料工程竣工后嘉峪关西翁城墙城门楼竟然多出一块砖。
当时监事官煞有介事地准备开始调查,他想借此打压易开占,并克扣工钱,谁知易开占神情淡定地表示,那是定城砖,绝不可移动,否则将会坍塌。监事官一听只能作罢。
从此,那块砖放在那里不曾被动过丝毫。
后记随着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推进,这个神奇的故事演变成了各种版本,有了各样神奇的传说。也就有了我们开篇讲到的三个传说。
可见,这块砖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嘉峪关的一砖一瓦处处体现着匠心、匠意、匠思、匠智,这些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令人赞叹臣服的匠人精神,体现着平凡人专注的卓越品质。
最主要原因是抅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