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收入从3000元涨至16000元,全靠这个“紫色蔬菜”!内附优秀品种!

长江蔬菜 2024-06-19 16:04:15

茄子,在我国栽培历史很长

千年以来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普通蔬菜

但是,“普通”并不意味着“平凡”

仍有无数躬耕不辍的育种人

坚守在培育茄种的道路上

你吃的茄子可能是他培育的!

“浙江茄子直径2.4-2.5厘米,上海茄子直径3厘米,广东茄子直径5-6厘米,北方人爱吃的北京圆茄,直径10-15厘米……可以说,浙江的茄子是全国最苗条的。”包崇来滔滔不绝地聊着茄子,刷新了大家对茄子的各种认知。

包崇来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多年来,他一心扑在蔬菜育种研究和推广事业上。

图片来源:中国宁波网

2005年,包崇来第一次来到了距县城还有60多公里的章村乡,在这个贫困的农业乡里,老百姓对他这个省城来的科技特派员并不十分热情,更别说是尝试他带来的农业新品种。

“刚开始特别不容易,老百姓不相信你,工作开展得挺难的。”包崇来坦言道。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包崇来认为,自己的技术特长就是最大的优势,为此,他必须要“接地气”融入当地老百姓,和他们做朋友。在实地考察之后,他觉得在章村乡发展山地茄子大有前途。于是,他找到了当地的几户茄农,挨家挨户给他们做技术指导。当年,这些茄农亩均收入就达到3000多元,远远超过种植水稻的效益。

图片来源:浙江省农科院

看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村民们也开始向包崇来“靠拢”。第二年,包崇来引进了省农科院精心培育的“浙茄1号”品种,选定了章村、小砩和新民3个村各1名农户,亲手教他们进行茄子大棚育苗。这一技术壮苗率高达90%以上,采收期提早了15天,当年亩均收入比一般品种高出1000多元。

“包特派带来的茄子种子”成为了周边群众们的新宠。从2005年至2015年,当地茄子的种植面积从不到200亩发展到1000多亩;亩均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8000元,多位示范户的亩均收入甚至高达16000多元。

图片来源:浙江省农科院

让菜农增收,让居民吃上放心菜是包崇来的心愿。多年来,他在加强蔬菜育种的同时,积极参加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参与育成的“浙茄”系列茄子新品种已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他主持或参与国家成果转化、省重大攻关等项目50多项,参与育成“浙茄1号”、“浙茄3号”、“浙茄8号”、“浙茄28”等蔬菜新品种10多个,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图片来源:浙江省农科院

“浙茄1号”已成为浙江茄子主栽品种之一,占大棚茄子面积的20%、露地茄子面积的50%左右,与国内现有同类主栽品种比较,商品性佳、产量高、产品售价高,平均亩产值增加630元以上。至今已累计推广80多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5亿多元。

“浙茄3号”果皮紫红色,整个生育期光泽亮丽,皮薄,肉色白,品质糯嫩,不易老化,商品性好。该品种植株长势强壮,耐低温能力强,苗期生长快,适合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浙茄8号”早熟,果皮紫红色,果面光滑、具光泽,中抗黄萎病和青枯病,适宜浙江省保护地种植;

浙茄8号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浙茄28”果形粗长条型,较直,头部较钝圆,果皮紫红色,光泽好。中抗黄萎病,抗青枯病和绵疫病,适宜在浙江省春夏季露地栽培;

浙茄28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身材苗条,果皮靓丽,口感甜糯,这是浙茄10号的特性。”搞了一辈子茄子育种,包崇来很有信心。浙茄10号颜色紫红,油光发亮,是茄子中的“明星产品”,让人第一眼看到就爱不释手。而且它皮很薄很薄,一炒就熟,是现在市面上最嫩、最糯的茄子。

浙茄10号平均亩产4000千克。该品种田间表现耐热性较强,中抗黄萎病和青枯病。目前,浙茄10号已经在杭州、衢州、丽水等地推广数千亩。

图片来源:浙江省农科院

育出南方种植户最爱的茄子!

谈起南方的茄子,业内人会不约而同地说起同一个人:方木壬。你不曾见过他,但可能吃过他培育的紫红长茄。

图片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时间倒回20年,那是北运菜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2年,一个叫做“长丰二号”的长茄品种,一经推出,便风靡华南。

据了解,北运菜主产区海南,那时高温季节,茄子受虫害危害、温度过高等影响,总是出现果实畸形、着色不均、发硬变短,而阴雨天气又因疫病、青枯病、褐纹病等造成大量减产。当地引进新品种十余个,经多年引种观察、品比试验,2005年成功筛选出“长丰二号”新品种为海南冬季瓜菜首选茄子品种,并形成一整套栽培技术进行大力推广。

图片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长丰二号,长条形,紫红色,果皮光滑,外观好,商品率高,丰产优质,深受种植户和收购商的欢迎。在海南茄子主产区产量达到5000公斤/亩以上,比传统栽培品种增产25%以上,优势十分突出。

“长丰二号”便是方木壬的经典“作品”。

“在长丰二号之前,还有早丰红茄,这是一个过渡性的品种。长丰二号,又粗又大,当时很受湛江徐闻农民的欢迎,一年最大种植面积能达到20万亩。不过,现在像这样的单品没有了。”谈起长丰二号,方木壬平静地说道,“农户说长丰二号虽好,但颜色还不够漂亮,表皮容易变浅,这样就有了长丰三号。农户到市场上去卖,批发商看着漂亮,很快买走,并且一斤还贵几毛钱,这样的品种,农户就很喜欢。农户喜欢种的就是市场需要的,销售容易,价格还高”。

图片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四号、五号、六号没啥大突破。”方木壬直言,“现在在爬坡”。

在方木壬看来,品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前市场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一个品种可以打天下。现在市场变化很快,更加精细,不同地方市场需求不一样,要“多品种少批量、小市场小批量”。市场对品种的要求,不仅要高产、抗病,还要好种、好看、好卖。当前人工成本很高,种植需要省工,并且北运菜的规模小了,像辣椒、番茄、茄子北运的量少很多。“大茄相对少了,那出路在哪里,我们要搞小茄、线茄”。

过去的20多年,育种事业让方木壬迸发出无限的激情与能量,向市场推出的新品种源源不断。也许令你想不到的是,这项事业的开端在于其退休之后。如今的他已80多岁高龄,仍每天前往育种场,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南繁人:千挑万选育茄种!

在三亚的南繁基地,还有无数个兢兢业业的育种人。

从2004年起至今,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茄子育种实验室主任樊绍翥已在海南从事育种工作18年。他每年冬季春季在海南选育茄种,立夏后返回东北,过着“候鸟”式的生活。因长期在田间地头管理茄苗、做实验,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

图片来源:新海南客户端

从青年干到壮年,樊绍翥用辛勤和汗水培育出“哈农杂茄一号”“哈农杂茄二号”“哈农杂茄三号”等茄子新品种。其中,“哈农杂茄一号”深受种植户喜爱,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明星茄种。

“你看,这就是‘哈农杂茄一号’,很受种植户欢迎,是近年来哈尔滨市主要栽培的茄子品种之一。”顺着樊绍翥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株植株长势好、叶为绿色、茎为紫色、果实呈长棒形的茄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盎然。

樊绍翥介绍,“哈农杂茄一号”是在2006年以T142为母本、T7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配合力测定,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年至2010年进行区域和生产试验,选育出的高产、抗病、耐储运、适合露天栽培的茄子一代杂种。

图片来源:新海南客户端

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奖一等奖、哈尔滨市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哈农杂茄一号”斩获的多个奖项,正是樊绍翥多年付出的收获。“通过近几年的南繁加代,我又选育出10多份茄子骨干系材料,配出了一批优良组合,其中‘哈茄亮剑2号’新组合已进入试种示范阶段,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推广种植。”樊绍翥说。

在樊绍翥看来,良种只有到了农民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他非常重视茄子新品种、茄子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努力将种植新技术转化为农户看得见、学得会、用得着的致富技能。

图片来源:新海南客户端

还有来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的茄子南繁育种专家曲红云。在2003年,她泪别儿子、丈夫及家人,背上提包,带上几包茄子种子,坐上南下的列车,一路辗转来到三亚,开始她的南繁育种梦。

整地、播种、育苗、定植、鉴定、授粉、采种……年复一年,失败了再重来,决不放弃。

“果皮光泽度好、耐老化、果肉质优、丰产性好,每亩产3500至4500公斤。”直至2015年,看到自己培育的紫长茄新品种龙杂茄8号取得成功后,曲红云手舞足蹈地摘下几个茄子,心里甜滋滋的。

图片来源:南海网

这其中的艰辛,只有曲红云清楚。

2003年起,曲红云开始在三亚进行茄子南繁加代。通过6年的加代,2009年冬季在三亚配制杂交组合。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1年至2012年参加黑龙江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并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品种登记,定名为龙杂茄8号。再经过2年的生产试验,2015年,终于通过鉴定,足足用了12年。

“龙杂茄8号非常适合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紫黑色长棒茄生产区夏秋栽培。”曲红云说,目前,该品种已累计推广面积约5万亩,效果不错。

育种没有捷径,科研人员长年累月反复做同一件事,只为一粒种子的诞生。这背后,往往要经历无数次“杂交、培育、鉴定、淘汰”的循环。一粒良种要从几千甚至上万份育种材料中筛选,进行无数次试验改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付出,才能培育出新品种。

育种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宁波日报、环球网、农财网种植宝典、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6 阅读:2697
评论列表
  • 2024-07-13 22:22

    别吹了我们那弄的死难吃

  • 2024-06-21 20:08

    还是以前的老品种好吃

    非诚勿扰 回复:
    现在的新品种产量高,口感没以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