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寒意,薄雾笼罩着街道的尽头。林老太拎着菜篮子,一边走一边轻轻哼着小曲,脚步虽然慢,但显得颇为轻快。刚走到巷口,她突然停下,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对面,是她的老邻居周大爷,正扶着墙,脸色发青,喘着粗气。
“周大哥,你怎么了?”林老太赶紧上前,扶住发抖的周大爷。他摆摆手,想说话却没力气,只是用手捂着胸口,额头渗出冷汗。林老太一边喊着:“快,来人帮忙!”一边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等救护车赶到,周大爷已经昏厥了过去。坐在车上,林老太才知道,周大爷这一阵子总说天冷时胸闷,早晨起来手脚发麻,但他觉得不过是小毛病,没往心里去。谁能想到,这一次差点要了命。
寒冷的冬天,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小事。每当气温骤降,血管会因为寒冷而收缩,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加卖力地工作,这些变化对本就脆弱的心血管系统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而像周大爷这样的异常表现,往往是病情恶化的信号,需要格外注意。
心血管病患者在寒冷季节里,往往会出现一些较为突出的身体异常。若未引起重视,可能会酿成大祸。第一种表现是胸闷气短。冬季气温低导致血管收缩,心肌供血不足,便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如果症状频繁发生,甚至在休息时也无法缓解,很可能是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前兆。
“那天早上真是吓人。”林老太提起这事时,仍心有余悸。她说,周大爷一直觉得自己身体硬朗,从来没想过心血管会出问题。医生却告诉她,冬天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清晨和深夜,气温最低的时候,最容易诱发心脏问题。医生还提醒,像胸闷气短这样的症状,千万不能忽视,尤其是老年人。
第二种需要警惕的异常是四肢发麻。林老太听医生说,冬天血液循环变慢,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出现手脚麻木的情况。这种麻木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疼痛,就要小心是否是血栓的信号。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堵塞重要血管,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我后来才知道,周大爷早就有手指发麻的毛病。”林老太回忆道,“他说不是什么大事,捂捂手就好了。”殊不知,这种症状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医生解释,血液流速变慢、血液粘稠度增加是冬季常见的现象,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流障碍。如果麻木的同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等问题,更要第一时间就医。
第三种危险信号是反复头晕。林老太提到,周大爷出事前两天,就跟她说过最近有点头晕,尤其是在起床的时候。“我还劝他是不是低血糖,吃点糖就好了。”林老太懊悔地说。后来医生告诉她,冬天气温低,血压波动频繁,头晕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引起重视,极易发展成脑梗等致命疾病。
等周大爷脱离危险后,林老太逢人就提醒:“天冷了,千万别觉得身体异样是小事!”医生也多次强调,冬季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保暖,避免清晨和深夜外出,时刻关注身体信号。特别是像胸闷气短、手脚麻木、反复头晕这些异常,一旦出现,别拖,及时就医才是上策。
周大爷康复后,时常感慨:“命是捡回来的,真得感谢林老太出手快!”而林老太笑着打趣:“你呀,得感谢自己命硬,不过以后可得听医生的话,别再自己逞强了!”两人一来一去,街坊们也跟着笑了起来。但谁都知道,这笑声背后,是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教训。
冬日虽美,却暗藏杀机。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保暖、防护、警惕身体异常,是一场必须赢的战斗。千万别像周大爷一样,等到危急时刻才后悔莫及。健康无小事,细心才是最好的医生。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