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一伙伪军冲进教书先生的房间,怎料,武工队队长胡庚生正躲在门后。见伪军大喊“抓八路!”胡庚生立马用枪顶住了伪军头目的脑袋。头目被吓得跪地求饶,但意外的是,胡庚生不仅没有抓他们,反而将他们放走了。
胡庚生原本是老红军,后来调任到武安县担任武工队队长,在这边打击日军和伪军,开展抗战救国活动。
当时,为了在县城里建立一个情报点,武工队派了一名叫冯石的同志,假扮成教书先生,混进村里,希望能和群众打好关系,找出汉奸。
怎料,冯石进村都一个多星期了,没有一个学生来私塾上课。
冯石经过调查,发现村里就没什么年轻人,大家也没什么求学的心,于是冯石认为,这里暂时无法建立情报点,申请撤离。
这天下午,队长胡庚生带着队员崔兴一起混入村子,来接冯石回去。怎料,还没走到私塾,街上突然就多了三十多个伪军!
这些伪军是胡庚生的老熟人了,胡庚生一看,就知道是来抓自己的,连忙和崔兴躲进了私塾里。
可伪军没一会儿就闯进了私塾,一脚就踹开了冯石的房门。
冯石装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皱眉反问伪军:“这里是学校,你们要做什么?”
带头的伪军却掏出枪对着他,“有人举报你这里藏了人,我们是来抓八路的!胡庚生在哪儿?”
冯石自然不会暴露胡庚生的行踪,正当他要大骂伪军时,突然,躲在门后的胡庚生悄无声息地蹿了出来,一把就抓住了带头的伪军,用枪抵住了他的脑袋。
带头的伪军被吓了一跳,其他伪军纷纷用枪对准了胡庚生。
胡庚生丝毫不惧,他看着被控制的伪军,冷哼一声:“王心田,原来是你啊!”
这个王心田,是当地伪县长王心耕的亲弟弟,一直在为日军做事,是出了名的汉奸。
王心田不知道胡庚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被吓得颤颤巍巍,连忙跪地求饶:“胡队长,误会,误会!你放过我吧。”
胡庚生本想将人一网打尽,但他们只有3个人,胜算不多,于是他一把将王心田从地上拉起来,“要我放过你也行,你先答应我两个条件。”
王心田见胡庚生这么容易说话,连忙点头,“就是二十条我也答应你!”
但胡庚生只提了两个要求:一是王心田必须马上撤离村子,二是从此不能再欺压百姓。
王心田一看条件这么简单,连连答应,还下令让其他伪军暂时离开,不要为难胡庚生等人。
胡庚生见王心田答应的爽快,让崔兴收了他的手枪后,就将他放走了。但胡庚生不知道,这个决定让他悔恨终生。
之后,胡庚生、崔兴和冯石三人,就离开了村子。怎料,才走了大约半公里的路,身后就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
他们一听,就知道有人正在追他们,拔腿就跑,然而,枪声已经追了上来,甚至有几颗子弹,就擦着他们的头皮飞过。
胡庚生回头一看,发现竟然是王心田带领的伪军,不由得大骂:“被这厮骗了!”
之后,胡庚生他们便冲进了玉米地里,3人就这样跑散了。
离开了玉米地的胡庚生,来到了贾家庄,他随便找了个小摊,简单吃了碗饭,就一直在摊子边等人。
可左等右等,都没有其他队员的消息,胡庚生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他趁着天黑,再一次回到了村子里。
这一次,村里戒备森严,村口还有伪军站岗,没办法,胡庚生只好先去了隔壁的西马项村。
胡庚生和西马项村的保长是老相识,他决定去西马项村的村公所睡一晚。
怎料,来到村公所时,胡庚生发现里面竟亮着灯,还有喝酒聊天的声音传出来。
胡庚生蹲在墙角,伸头一看,原来有6个伪军在里面喝酒,也不见保长,胡庚生只好一直躲在墙角里。
过了一会儿,保长提着一壶酒出现了,胡庚生赶紧拉住他,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保长叹了口气,悄悄地说:“晚上来了6个伪军痞子,非要喝酒,我也不能赶他们。这不,他们嫌酒不够,又让我去打了2斤。”
胡庚生想,这次或许能将这几个伪军抓起来,于是说自己要休息,让保长给他准备了一个房间。
进屋后,胡庚生一直闭目养神,直到大约到四更时分,他才悄悄起床,来到了伪军喝酒的屋子。
此时屋里散发着一股浓烈的酒气,伪军们早就醉得一塌糊涂,呼呼大睡。
胡庚生趁机将他们的枪全部拿走,卸掉了枪栓,然后再次进屋,大喊:“喂,起床了,八路来了!”
胡庚生洪亮的声音,把伪军们吓坏了,这帮人顿时惊醒,赶紧去摸枪,可惜摸了个空。
胡庚生趁机点亮了油灯,用枪指着这些伪军:“都起来,跟我走!”
伪军一看,顿时明白中计了,而眼前的人,正是他们一直要抓,却从没抓到的胡庚生。
6个伪军就这样被胡庚生一路押回了根据地。
武工队的同志见状,纷纷称赞胡庚生厉害,但胡庚生此时心情却非常沉重,因为他只见到了崔兴,没看到冯石。
原来,昨天逃跑时,冯石和他们走散后,就被乱枪击中,当场牺牲了。
这位年仅28岁战友的死,让胡庚生悲痛欲绝,一直耿耿于怀,一开始俘获伪军的喜悦也都荡然无存。
胡庚生总在想,倘若当时没有轻信王心田,冯石就不会牺牲了。
后来,胡庚生和武工队,为了不再发生血的代价,一旦发现汉奸,都会立即抓起来,对这些汉奸再也不留情。
参考:《武东武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