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环球网消息,日本首相石破茂度过68岁生日后,踏上了访美之路。此次访美行程几经波折,在这背后,是日本外交风向的转变,以及对中日关系走向的深远影响,其中所蕴含的复杂国际关系,值得深入剖析。
石破茂的访美之旅从计划之初便充满坎坷。202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分别在秘鲁利马和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石破茂开启上任后的首次外访。彼时,他希望在参会返日途中经停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与特朗普会面,然而却遭到特朗普团队以不符合美国法律为由拒绝。但特朗普却转身在海湖庄园接待了阿根廷总统米莱。
石破茂(资料图)
此后,日本并未放弃努力。安倍晋三的妻子昭惠于2024年12月赴美,借助与梅拉尼娅的私人关系,与特朗普夫妇会面。会面后,特朗普“松口”,称日方若想,可在就职典礼前与石破茂一见。日本政府紧急与美方协调,安排石破茂在2025年1月中旬访美,可最终此次访美尝试依然失败。直到2025年2月,石破茂才确定于6日至8日访问美国,当地时间7日举行日美首脑会晤,成为特朗普正式就任总统以来会见的第二位外国领导人,此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于4日与特朗普举行会晤。
就在石破茂准备登机访美之际,传来一个对日本而言的“噩耗”。日本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计划——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受阻。这一计划本是日本拓展海外市场、增强自身钢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日本钢铁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试图通过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和先进技术。但该计划遭到了多方阻碍,背后不乏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部分势力担忧日本钢铁企业的进入会冲击本土钢铁产业,影响就业和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一挫折不仅使日本经济战略布局受到影响,也给石破茂此次访美之行蒙上了一层阴影。
石破茂此次访美,日美首脑会晤后将发表共同声明,内容涉及经济、安全保障和对华政策,双方还将尽快推动美日外交和防卫“2+2”会议的举行。在经济方面,关税问题是重中之重。目前,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施加了10%的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增长仅被暂缓一个月,这使得原本的贸易协定框架受到冲击。日本虽暂未被列入特朗普的关税名单,但日企仍面临关税增加的潜在风险。
石破茂(资料图)
在日本企业布局中,墨西哥和加拿大是重要的海外市场。仅在墨西哥,日本企业的工厂数量就多达1300家,在加拿大也构建了大量产业布局,形成了北美一体化的供应链。一旦美国对日本加征关税,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产品竞争力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为应对这一情况,日本试图打出“三张牌”:表明愿与美共同开发液化天然气并大量采购;表态与美一起推进世贸组织改革;积极承诺日本企业将加大对美投资。
安全保障方面,日美也有诸多动作。近年来,日美军事同盟一体化不断深化,防卫装备领域合作扩大。2025财年,日本的防务预算增加到创纪录的8.7万亿日元,日本还设立了“统合作战司令部”,强化自卫队与驻日美军的“捆绑”。此次双方将协调在共同声明中写明美国以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战力参与的“延伸威慑”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军事同盟关系。
在石破茂访美前后,日本在对华关系上呈现出复杂的态度。一方面,日本释放出一些缓和信号。日本外相岩屋毅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双方开启了交流的新篇章。日本执政党访华时,带来了日本首相的亲笔信,石破茂本人也多次提到想要尽快访问中国。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也曾非正式提议,石破茂可以借出席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的机会访华,但日本方面并未接受这一提议,石破茂的专机直接飞往美国。
石破茂(资料图)
另一方面,日本又做出一些不利于中日关系的举动。1月31日,日本政府宣布拟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最终用户清单”。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干扰企业间正常商业往来,损害两国企业利益。结合石破茂访美的时间节点,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日本为讨好美国而采取的行动。
石破茂访美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层面,若日美在经济领域加强合作,如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领域,可能会对中日相关产业合作形成挤压。目前,中国在半导体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日本的半导体技术和材料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原本双方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合作空间。但日本此举可能导致合作受阻,使中国企业在获取相关技术和材料时面临更多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和利益。
政治层面,日本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的态度,严重损害了中日之间的政治互信。中国一直强调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日本正视历史、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然而,日本在一些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跟随美国的脚步,发表不当言论,做出错误举动,这让中日政治关系陷入困境。
中国台湾(资料图)
军事层面,日美强化军事同盟,尤其是在共同声明中提及台湾问题,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日的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使得东亚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此前,日本前首相菅义伟、岸田文雄与美国领导人会晤时提及台海问题,均遭到中国外交部的严正驳斥。
面对日本的一系列举动,中国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在经济上,9日,商务部宣布对半导体材料镓、锗实施出口管制。镓、锗等材料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中国在这些材料的生产和出口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一举措直击日本电子产业命脉,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让日本意识到其错误行为需要付出代价。
在外交上,中国一直保持坚定立场,要求日本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损害中国利益。同时,中国也积极与日本进行沟通交流,希望日本能够回归理性,正确处理两国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积极争取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在军事上,中国不断加强自身军事建设,提升军事实力。福建舰航母编队穿越宫古海峡进行实战化训练,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国产C929大飞机完成高原试飞,打破了波音空客的垄断,不仅提升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地位,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科技和工业实力的提升,让美日不敢轻视中国的军事和科技能力。
特朗普(资料图)
展望未来,中日关系充满不确定性。若日本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盲目跟随美国遏制中国,中日关系将持续紧张。在经济领域,双方的合作将受到更大阻碍,原本互补的经济结构难以发挥优势;政治上,互信难以修复,外交摩擦可能增多;军事上,地区局势会更加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冲突。
但如果日本能够认清形势,尊重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在中美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的外交立场,中日关系仍有改善的空间。在区域合作方面,中日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能源等领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广阔的合作前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中日作为亚洲重要经济体,也可以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访美之行,是日本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也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数。日本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外交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