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环球时报消息,特朗普对伊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完全拆除”核计划。几乎同时,3月14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主持会议,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伊朗副外长加里布阿巴迪,坐到了一起。这般紧密的外交互动,背后蕴含着复杂且微妙的国际关系博弈,也凸显出中俄伊三国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战略协作。
特朗普此番“最后通牒”并非无的放矢。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美伊关系便陷入紧张对峙的深渊。特朗普政府长期奉行对伊朗强硬政策,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伊朗在核问题、地区影响力等方面做出符合美国利益的让步。
伊朗(资料图)
其所谓“完全拆除”伊朗核计划的要求,本质上是要彻底消除伊朗在核领域的自主能力,进而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绝对主导地位,重塑有利于美国的地区秩序。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诸多战略利益,如保障石油供应稳定、维护盟友以色列安全等,而伊朗凭借其地缘位置、军事力量以及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被美国视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重大阻碍。
伊朗在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下,处境艰难。经济上,美国持续的制裁措施如同沉重枷锁,严重阻碍了伊朗的对外贸易、能源出口以及金融往来。伊朗石油出口量锐减,大量资金无法正常流转,国内经济发展遭受重创,民众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安全层面,美国不仅在波斯湾地区频繁进行军事部署、开展军事演习,还对伊朗周边盟友施加影响,压缩伊朗战略空间,伊朗时刻面临着潜在军事威胁。
联合国(资料图)
在此困境下,伊朗火速访华,彰显出其寻求外交突破与支持的急切诉求。伊朗深知,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正立场,且与伊朗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伊朗期望通过与中国深入交流,一方面推动国际社会重视美国制裁对伊朗造成的不公,促使美国回归理性对话轨道;另一方面,加强与中国在经贸、能源、安全等多领域合作,缓解经济压力,提升自身应对外部威胁的能力。近年来,中伊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合作成果丰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能源贸易,双方合作不断深化,为伊朗经济注入活力,也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伊核问题及中东事务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俄罗斯与伊朗地缘相近,在能源领域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且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渊源颇深。长期以来,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制裁伊朗的行径,认为这严重破坏了国际秩序与地区稳定。在伊核协议签署及后续维护过程中,俄罗斯积极斡旋,推动各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此次面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俄罗斯与中国、伊朗立场相近,三国基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尊重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准则的共同理念,加强战略协调。
伊朗总统(资料图)
在近期的外交互动与沟通中,中俄伊三国就伊核问题及地区局势深入交换意见。三国达成共识,强调伊核协议对维护地区与全球安全稳定的重要性,敦促美国摒弃单边主义行径,重回伊核协议框架。三国联合声明指出,任何通过武力或极限施压解决国际争端的做法都不可取,各国应通过平等对话与协商化解矛盾。这种合作不仅是对美国霸权行径的有力回应,更为地区安全稳定提供了新的保障机制。从国际战略格局角度看,中俄伊合作有助于平衡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打破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方面,对于中俄伊三国加强合作的态势,反应强烈。美国政府部分官员公开指责三国合作是对美国利益的挑战,试图通过舆论抹黑、外交施压等手段分化三国关系。但事实证明,美国这些举措难以奏效。中俄伊三国基于共同利益与战略考量形成的合作关系,根基稳固。美国若继续坚持强硬对抗策略,不仅无法达成其在中东的战略目标,反而可能进一步激化地区矛盾,使自身陷入更加复杂的地缘政治困境。
展望未来,美伊关系及中东局势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明确的是,中俄伊三国合作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三国将在外交、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协作,一方面为伊朗提供坚实后盾,抵御美国不合理压力;另一方面,推动构建更加稳定、公正的中东地区秩序。同时,国际社会也应积极行动,共同呼吁美国放弃单边主义,通过多边对话解决争端,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