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10日,志愿军39军112师335团,已经在飞虎山阻击敌人5天了。此时,当面的敌人:美军第八集团军一部,以及南朝鲜军一个师,接近一个半师的兵力,已经被335团打怕了。他们在攻击时必须调空军和炮火先打,否则,步兵根本不敢冲锋。
于是,这天的早上,在敌人发起进攻之前,再次出动80多架次飞机再加上数百门野炮轰炸,335团驻守的飞虎山再次被炸得七零八碎,漫山大火,美军和南朝鲜步兵才敢向上冲。
可是,他们刚刚冲到半山腰,志愿军官兵突然像猛虎一般,从战壕和弹坑里冲了出来,疯一样地端着刺刀冲向了敌军,敌人顿时吓得浑身发抖,仓促应战……
就在这时,已经离开指挥所,端着刺刀带领官兵与敌人血拼的团长范天恩,接到了参谋人员报告,师长杨大易令部队迅速撤退。范天恩听后顿时来了火,说守了5天了,死了那么多兄弟,怎么说撤就撤呢?
是啊,战斗进行得这样激烈,师长杨大易为何要求范天恩撤离呢?实际上,这是军长梁兴初的命令,而梁兴初也是奉彭总的命令,要求335团迅速撤离。
原来,就在阻击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紧急打电话给梁兴初,带着责问的口气说,飞虎山战报看到了,可335团打得太狠了,别误大事。他要求335团迅速后撤,梁兴初心领神会,立即向112师下达了335团撤退命令。
按理说,335团打得好,一个团阻击了敌人一个半师,这应该是好事才对,怎么都应该表扬的。但是,彭总为何非常严肃地责怪梁兴初,说335团打得太狠了,并要求立即撤呢,这就有些让人看不明白了。
原来,这是彭总在下一盘大棋局。第二次战役发起前,他便赋予了38军一个重要的任务,在飞虎山迟滞敌人的进攻,然后为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在朝鲜战场西线,部署形成包围之势赢得时间和战机,并有效调动敌人的飞机和炮火。
彭总与梁兴初进行了一次深谈,强调了飞虎山阻击战的要领,以较小的兵力,打出主力的感觉,一边要迟滞敌人,一边要让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就在此,他们才会派出重兵围攻,这样我军部队才会腾出手来快速部署。
而这样的用兵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来要引诱敌人北进,然后进入6个军形成的西线包围圈内,再狠狠地打击敌人,最终将兵力推至“三八线”附近,改变朝鲜的战局。
只不过,战前梁兴初担心整个计划泄露,并没有与范天恩交待志愿军总部的意图,只要求他坚守阵地,把敌人挡住,否则军法从事。但没有想到是,范天恩打得太狠、太顽强了,竟然把美军狠狠地压制在飞虎山附近,动弹不得。
彭总看到战报后开始担心了,这样下去,麦克阿瑟看到我军战斗力这样强,就会犹豫是否北进了,如果不能进入已经部署好的伏击圈,那战役全局就要受影响了。
因此,他紧急打电话给梁兴初,要求335团迅速撤退30里,而且动作要快。
而此时,美军是否像彭总担心的那样呢?的确是这样的,在被335团阻击5天后,麦克阿瑟真的开始犹豫了,已经下令部队暂停前进,观察敌情了。
还好,335团按照上级命令,立即撤出了战斗,给了美军以迷惑。美军还真以为,我军支撑不住了。正在心急的麦克阿瑟听闻此消息,长舒了一口气,立即下达命令部队继续北进,结果正中了彭总的圈套,第二次战役就此打响。
这一战,志愿军豪气冲天,共歼敌3.6万人,光是美军就有2.4万人,缴获大炮1000多门,汽车3000多辆,坦克200多辆,各种物资不计其数,胜利实现了把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的目的,也一举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可以说,范天恩的飞虎山阻击战立了大功,为6个军部署形成包围圈赢得了有效的时间,更打出了志愿军部队的军威,也必将永远记录在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