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刘精松,5年时间从师长升任军区司令员,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诗意染红尘 2025-02-20 10:54:26

1999年,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光荣地退休了。但是,他军旅传奇的历程却一直被称颂着。

熟悉这位首长的人都知道,他有两次越级提拔。第一次,由师长直接提拔为军长。第二次,他更是直接由军长提升为军区司令员,从师长到正大军区的司令员,他一共才用了5年的时间。

那么,他的晋升之路为何这样快,为何两次得到越级提拔呢?当然,没有好的机遇是不行的,但更为关键的是,他的能力素质和功劳业绩必须突出。

刘精松上将生于1933年,从他开始有记忆的时候,日寇的铁蹄便踏进了他的家乡,他眼睁睁地看着亲人被侵略者杀害,自己却无能为力。当他亲眼目睹人民军队为保护国家和人民浴血杀敌后,立志从军报国的种子便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18岁这一年,刘精松参军入伍。本来,在征兵宣传的时候,他是奔着入朝参加作战去的,也参军到准备入朝的部队中。可此时,朝鲜战局已经趋于稳定,志愿军度过初期的艰难后,已经逆转了战场局势,国内也不必再进行增兵了,刘精松也因此失去了入朝作战的机会。

不过,他到部队之后,很快便脱颖而出。虽然是新兵,但他在军事训练中样样拔头筹,很快成为了军事训练尖子。

更重要的是,他入伍时就已经是初中学历了。这在当时很多战士中,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人才难得,上级慧眼识珠,考虑到他是军事训练尖子,又有初中文化,直接将他送到第七步兵学校深造。

就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也越来越精,在部队是表现突出的战士,在军校里也堪称佼佼者,这些都为他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刘精松虽然错过了抗美援朝战争。但历史却给了他另外的机会。1965年,抗美援越斗争打响。此时,刘精松作为高炮连连长,随部队一起被抽调到越南执行任务。

就在越南战场上,刘精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指挥全连官兵击落美军战机12架,击伤6架。他个人操作高炮,击落美战机3架,击伤1架,取得卓越的战绩。因此,他荣立了一等战功。

而这个经历和这个荣誉,也给和平时期参军的他,增添了一份沉甸甸战斗履历。回国后,刘精松继续在部队中发光发热,因为有参战经历,他成为了部队重点培养的对象。

到1980年,刘精松由64军190师的副师长提升为师长,军旅晋升也由此进入了快车道。

讲完了刘精松成长的履历能力,就得讲一讲他两次越级提拔所面临的机遇了。

80年代初期,党中央考虑推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让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挑大梁,全军各个部队开始遴选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

刘精松正是合适的人选。他不到50岁,有文化,有作战经历,又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正符合提拔的条件,经过上级严肃考察,刘精松直接由190师师长越级提拔为64军军长,助力他的军旅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他上任军长以后,带领部队加强练兵奋战,注重人才培养,把科技元素融入训练当中,64军成功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升级,也成为了军区的王牌主力。

当军长两年后,刘精松的第二次机遇来了。1985年,百万大裁军拉开了帷幕,因为64军卓越的战斗力,这支部队得以保留下来。而此时,保留下来的沈阳军区,70岁的李德生司令员调入国防大学担任政委。

此时,急需一位年轻有为,有基层扎实履历的同志,接过李德生司令员的指挥棒。刘精松再次进入了军委首长的视线,直接从64军军长提升为军区司令员。这一年,他只有52岁,成为了全军最年轻的军区司令员。

此后,刘精松军旅更加丰富,7年后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5年后担任了军事科学院院长,成就了不平凡的军旅,也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