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竟然被一个女兵打进了重症监护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故事还得从去年秋天说起……
那是一个普通的秋日午后,小店里来了一位穿着军装的年轻姑娘。
她没有佩戴领章和肩章,高挑的身材,黝黑的皮肤,看起来二十岁出头。
她开口要一瓶最便宜的水,我递给她三块钱的矿泉水,她却觉得贵,想买更便宜的。
看着她窘迫的样子,我猜想她可能遇到了困难,于是主动提出把水送给她。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告诉我,她是退伍返校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想省吃俭用。
姑娘的口音是本地人,我突然想起我的老伴是本地大学的退休教师,便询问姑娘就读的学校。
巧的是,姑娘就读的学校正是老伴曾经任教的地方。
我立刻给老伴打了电话,让她过来一趟。
十几分钟后,老伴来到了店里。
这位姑娘一眼就认出了她,激动地喊她“张静霞阿姨”。
原来,姑娘在学校走廊里见过老伴的照片。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这位名叫马语倩的退伍女兵。
马语倩是一个农家女孩,怀揣着从军梦想参了军。
服役两年后,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她选择退伍返校继续学业。
她勤奋、质朴、重情重义,渐渐地,成了我们家的常客。
她时常来家里找老伴补课,每次都会带些自家种的水果或特产。
老伴曾经送她一条裙子,但她却从不穿,说穿裤子更方便。
老伴打趣她说这样像个假小子,会吓跑追求者,她却毫不在意,说只想专心学习。
时间来到今年端午节后的一天,马语倩原本约好来补课,却迟迟没有出现。
打电话过去才知道,她母亲病重,却因为家境困难不愿去医院治疗。
我和老伴立即联系了医院的熟人,将马语倩的母亲送去救治。
住院的九天里,我和老伴轮流照顾,直到她母亲病情好转。
马语倩眼含热泪,对我们表示了深深的感激,并说一定要报答我们。
谁能想到,她的报答方式竟然如此出人意料。
十月初的一天,老伴在卫生间突然晕倒。
马语倩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并且也给我儿子打了电话。
可儿子却在和朋友喝酒,醉醺醺地说:“有你们送去医院就行了。
”
老伴被送进急救室后,马语倩默默离开了。
当我们再次见到她时,她推着另一张病床来到了医院——床上躺着的正是我那不孝的儿子。
原来,马语倩找到了儿子喝酒的地方,看到他仍在推杯换盏,一怒之下便出手教训了他。
她本想轻轻打一拳,却没想到儿子直接昏迷不醒。
她红着眼眶对我们说:“叔叔阿姨,对不起,如果哥哥有什么意外,我来给你们养老。
”
等待检查结果的那段时间,我们焦急万分。
最终,检查结果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儿子是因为长期酗酒导致了心血管问题,马语倩那一拳反而让他及早发现了病情。
这场意外不仅救了老伴一命,也让儿子彻底戒了酒。
如今,马语倩依然常来我们家。
每次看到她,我就想起岳父曾说过的话:“军人,永远值得信赖。
”是的,即便脱下军装,军人的品格也永远不会改变。
马语倩打人的方式或许欠妥,但她那份知恩图报的赤诚之心,那种路见不平的侠义精神,不正是军人最可贵的品质吗?
一个普通的买水相遇,却编织出如此温暖的情谊;一次看似鲁莽的出手,反而成就了两次救命之恩。
这让我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报恩?
又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和事,最终交织在一起,谱写出这样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