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内部审计8大注意事项,内部审计失败常见原因有哪些?

合规小课堂 2024-02-27 10:36:10

内部审计8大注意事项

1、内部审计人员要避免陷入职业病的误区。

审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性,有可能会陷入职业病的误区,即看什么人都有毛病,看任何事都可能存在问题。思想认识的高度没上来,看问题的角度就容易偏激,不能做到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看人看事总是看阴暗面,长此以往,我们的思想也会变得阴暗,职业发展会受限。因此,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都要看到人家的优点和长处,无论看待什么事,都要看到好的和积极的方面。有句话说的好:“择善者固之”。只有看到好的东西,才能学的更好,只有学的更好,才能做的更好。

2、查错纠偏,充分发挥震慑作用是内部审计的基础。

内部审计要想做好,必须要发挥震慑力,有了震慑力,对方才能重视,在公司里的地位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如果连最基本的查错纠偏都没有人重视,何谈更高层次的发展。没人重视,再好的建议都是空谈,长此以往审计就会失了方向。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没有打好,楼是盖不好的。所以内审在国内,在现阶段,必须要以查错纠偏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做什么事情都有效果,走到哪里都受重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震慑力的审计部门,对管理层来说,即使是不出鞘的宝刀,也是最有效的威慑。

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执行力,尤其是规模越大的公司,由上到下执行力会层层弱化,看到这种情况,管理层就难受的不得了。为什么这么说?管理者不愿意看到执行部门质疑其决策的正确性,管理者愿意看到坚定的执行力,因为对于执行部门来说,对于管理层的决策首先要执行,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再提建议,由管理层进行修正。因此,内部审计需要要有保驾护航的职能,通过充分发挥震慑作用,确保执行始终是第一位的。

3、内审要架好桥梁,充分发挥上通下达的纽带作用。

从公司政治的角度考虑,内部审计部门所处的位置是很复杂的,是各种利害关系的聚焦之处,处在种种矛盾的中心位置。从部门生存的角度讲,任何部门在公司的发展都会遇到矛盾与困难,能够最大化的转移矛盾化解困难,学会“借力打力”,才能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充分化解矛盾理顺各种利害关系,才能让我们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我们看问题要站在相当的高度,内部审计部门不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与被审计单位一样,都是公司政策制度的执行者,是“同为其主,各负其责”的关系。因此内审部门要做桥梁要做纽带,要承上启下要上通下达,把管理层的意图宣贯执行下去,把执行部门的问题和建议反馈上来。这不但是部门定位的需要,更是大道无极的精髓。

4、实事求是,是内部审计应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内部审计部门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利益斗争。在遇到各种理不清头绪的复杂利益问题时,内审人员也不要慌,他乱由他乱,明月照山岗。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如何查就如何查,一切按照既定方案执行。坚持原则,认真做事,是避免卷入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是一种境界。

5、沟通宣传,应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的始终。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在其著作中尤其提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审计人员要学会沟通,要重视沟通,有效沟通是一种无形的审计宣传。审计人员在沟通宣传的同时,要注意不可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妄加评断,不可有任何私自答允承诺,言行要得体,举止有分寸。内部审计人员应学会倾听,求同存异,善于说服,学会化解矛盾,做到有争有夺,有理有节,有谦有让,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宣传,征得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支持和配合,是内部审计人员圆满完成审计项目的有效保障。

6.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

从公司政治的角度考虑,内部审计部门所处的位置是很复杂的,是各种利害关系的聚焦之处,处在种种矛盾的中心位置。从部门生存的角度讲,任何部门在公司的发展都会遇到矛盾与困难,能够最大化的转移矛盾化解困难,学会“借力打力”,才能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充分化解矛盾理顺各种利害关系,才能让我们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我们看问题要站在相当的高度,内部审计部门不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与被审计单位一样,都是公司政策制度的执行者,是“同为其主,各负其责”的关系。因此内审部门要做桥梁要做纽带,要承上启下要上通下达,把管理层的意图宣贯执行下去,把执行部门的问题和建议反馈上来。这不但是部门定位的需要,更是大道无极的精髓。

7、创新,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

任何事物,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内部审计也要做到应时而动,与时俱进。内部审计是为公司服务,公司的发展日新月异,内部审计要不断随着进步,变换工作思路。一份审计报告,永远不变,会产生审美疲劳,即使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哪怕是形式上的创新也是需要的。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8、走经营之道,内部审计要会营销。

经营部门就像打点生意一样,都说内部审计不好做,生意也是不好做的,为何有人赚钱有人赔本?道理都是相通的。内部审计也要用经营的思路,学会营销。如内部审计的客户是谁?内部审计的产品是什么?

内部审计失败的“坑”

内部审计持续成功并不容易,需要各层面、各环节共同努力,而成功的内部审计,途径大同小异,失败的内部审计,缘由可谓千差万别,从职能定位、权限授予、资源配置,到团队管理及具体审计项目执行的方方面面,一个环节的差池即可能导致审计失败。以下是总结的一些短期直接或长期间接导致内部审计失败的可能情形,大家可参考留意。

1.职能定位太低,履职缺乏独立性

内审职能定位太低,无法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CEO等进行直接沟通汇报,直接影响审计独立性及权限分配,比如向财务部负责人(非CFO)或某位业务副总汇报工作。要知道,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价值创造的基石,若受到管理层或其他部门的过度影响,审计结果更容易失去客观性,审计成果难以实打实的输出,导致审计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2.审计人手配置不足,团队缺乏持续培训

现阶段,人还是决定审计成败的关键所在,没有充分且专业的审计人力资源配备,审计工作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某些复杂审计项目[各类审计方法案例报告模板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可查阅获取,内审网注]甚至无从下手,相关审计结论也可能出现显著偏差。此外,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是保持审计部门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提供定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可以帮助员工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技能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和应对挑战。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培训可能导致员工能力滞后,无法有效应对新的审计挑战。

3.频频超越职责权限行事

持续成功的组织向来是按制度和规则机制行事,审计部门的角色是提供独立的评价和监督,而不是管理或执行。频频超出职责范围的行为可能会混淆审计的职能,长期来看,并不利于真正的审计价值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并严格遵守。越权行事,短期可能有所好处,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后续审计的结果失真,影响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可能损害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4.习惯先入为主、而非不偏不倚

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可以基于怀疑谨慎开展工作,但不应该带有偏见或先入为主的倾向性,一旦如此,很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忽视某些关键信息或过度关注某些细节,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实践表明,一旦如此,也很容易导致审计关系的紧张。

5.忽视沟通

沟通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关键,审计沟通贯穿审计全过程,通过与各层面、各部门及其他外部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审计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组织的运营和风险状况,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出更加可靠的审计结论,提出更加具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需求和期望。而在审计过程中,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审计发现,推动共同解决问题。忽视沟通很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审计的顺利进行。

6.审计进度随性管理

审计工作主要以项目形式推进,而进度是审计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我们知道,多数审计项目都是具有时效性的,尤其是受托开展的各种调查或专项审计,上级领导或委托方均期待在特定时间获得审计结果。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涉及舞弊及其他违规的事项,需要尽早得出审计结论以便及时止损。所以,审计进度无论对审计部门还是对组织来说,都非常宝贵。拖延审计进度会导致组织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增加组织的运营风险和成本,同时严重破坏审计团队的威信。建议大家要基于审计目标妥善协调审计资源,周全制定审计方案,严格按照关键时间节点,全力以赴的按照进度完成审计项目。

忽视风险评估

时至今日,还有一些小伙伴以为风险评估就是做做样子,没什么真正价值,也有一些小伙伴们直接拍脑袋、凭感觉风险评估。殊不知,无论制定年度审计计划,还是编制具体审计项目方案,都需要基于风险评估开展工作,包括潜在的风险点和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机构(审计对象)规模、地理位置、人员变化、业务新旧、系统化程度、历史事件、行业现状、审计频次等等都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因素,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定性+定量的模式进行风险评估过程的落地,这些内容可以参考:

内部控制评价制度(202X年X月)

202X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很详实)

不合适的陷入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体

我们常说,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很多重要审计发现源自细节。但这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把握整体方向与审计重点的前提下,去关注细节,这一点,对于避免审计失败尤为关键。一些审计人员很容易陷入任何细节无法自拔,比如:关注100元办公用品验收和领用单据细节,相对于千万级别采购项目中的招投标文件内容细节,审计工作执行并无明显差异,但价值却是天地之别,100元的办公用品即便被不合规的领用,对于组织而言又有多大的风险呢?所以,我们必须要全面、系统地考虑组织或审计项目的各个方面,要先基于风险与价值确定重点,再在重点中挖掘细节,而不合适的过于注重细节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忽视整体,无法从宏观角度审视组织的运营和风险状况。

缺乏持续改进、创新意识

从事审计工作这些年,无论是亲历还是听闻,我都发现,创新精神对于不少审计团队而言都是相对短缺的品质。我们在一个组织从业多年,往往能看到业务模式、财务规则、管理系统等领域在不断的迭代,而审计工作似乎百年不变,其实,内部审计部门完全可以更多的关注自身工作方法和流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组织的发展和变化,在数字化建设日异月新的今天,创新对于审计工作尤为重要,无论是年度审计计划安排,还是具体审计项目方法、审计形式,都可以持续创新。要知道,持续改进和创新,是内部审计部门不断进步的关键,通过关注自身工作方法和流程的持续改进,审计部门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更好的为组织创造价值。

忽视法规、政策及行业环境变化

法规和政策的变化会对组织的运营和风险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可以帮助审计部门更好地评估组织的合规性和风险状况,提出具有时效性和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忽视法规和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审计结果不符合法规要求或政策导向,不仅无法发挥审计监督价值,更可能导致审计团队颜面扫地,信誉丧失。同理,对行业环境的敏锐洞察可以帮助审计部门提前预警潜在风险,为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建议。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注重收集和分析各类外部信息,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过度强调发现问题而忽视推动最终解决

我经常跟小伙伴们分享,组织的所有者(老板们)或核心管理层(高管层)从来是站在整个组织的角度分析和研判相关事项,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特殊性,老板们期待的永远是高效的持续的发展,实现既定目标,各职能部门则需要积极发挥所长,从各个角度发挥价值,一起推动实现组织目标。

基于以上,审计部门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组织改进和优化运营,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在发现问题时,内部审计部门应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或建议,而不仅仅是强调问题本身。仅仅指出问题而不提供解决方案可能导致其他部门对审计结果产生抵触情绪或忽视审计建议。要始终记住,对于老板们而言,审计发现的一项项问题更是阵阵刺痛,他们更希望听到的是,审计采取了什么措施,协助推动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不仅仅是一堆被自视为“成果”的审计问题发现。

(初来乍到)不关注组织文化

对于本条,更想提示给审计新人或是新加入某个组织的审计人员。组织文化对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组织文化说到底是组织创始人或核心灵魂人物的文化延展。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组织内部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需要深入了解组织文化,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审计结果的广泛接受。通过与组织文化的融合,审计部门可以更好地与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审计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应充分考虑组织文化的影响,确保审计工作与组织文化相契合,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稳定。忽视组织文化可能导致审计结果与组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相悖,影响审计的接受度和效果。尤其是,要避免自以为是的冒然的将以前工作经历(尤其是所谓大厂做法)中习惯的某些文化,频频施加于新的组织,避免想当然的以审计团队或个人一己之力快速改变组织文化。现实工作中,某些伙伴此类做法导致的尴尬或失败结局可谓让人印象深刻。

13.缺乏与其他机构的协作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职能需要与其他机构共同发挥价值,维护组织的高效、稳健、合规运营。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注重与其他治理机构,如董事会、监事会等,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一方面履行好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时汇报审计工作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向其他机构分享必要审计信息,同时取得相关机构的支持,共同合作可以推动信息的高效分享、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审计结果[各类审计方法案例报告模板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可查阅获取,内审网注]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提高治理效果。反之,审计工作效率、效果将大打折扣。

14.忽视员工反馈和意见

员工是组织运营的基础力量,其反馈和意见可以提供宝贵的审计线索和观点。通过与员工积极互动,审计部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组织的运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很大程度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应重视员工的反馈和意见。员工的参与和合作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忽视员工反馈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多走弯路,使审计结果偏离实际情况,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5.不注重对于业务逻辑的理解和组织行业知识的学习

如果说,我们把审计理论比作兵法,把审计实务经验策略比作兵器,那么,业务场景与行业背景知识就是实实在在的战场。以上三方面,对于顺利完成审计项目至关重要,我常跟小伙伴们分享,审计人员不了解业务就如同纸上谈兵。对业务、行业有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审计部门更好地识别潜在风险,提出更有效的更落地的改进建议。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持续贴近业务、行业,多与各方面同事访谈、多查询、多分析,否则,纵有利剑在身,审计工作依然将无从下手。

16.忽视数据价值

数据、数字化,早已经不是新词,但现实情况是,真正在数据上挖掘审计潜力并取得长足成果的组织并未普遍。在系统化基本普及的今天,各类组织存放了各类数据,且数据的规模还在不断膨胀,而我们都清楚数据是有相关性的,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可以交叉验证某些事项,数据分析则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快速筛选大量数据,发现潜在的违规行为或风险趋势。审计部门一定要注重数据价值,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不充分利用数据,不仅仅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很可能导致因无法发现异常或风险点,甚至得出与实际情况相悖的审计结论。

17.忽视新兴风险

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保持对新兴风险的敏感度,及时识别和评估这些风险,并为组织提供应对建议。通过持续关注新兴风险,审计部门可以帮助组织保持竞争优势和稳健运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兴风险(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供应链风险等)不断增加。审计[各类审计方法案例报告模板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可查阅获取,内审网注]忽视这些新兴风险,自然形成了监督漏洞,在业务部门同样忽视相关风险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组织面临新型威胁,出现某些突发性的新问题。

18.忽视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及违规预防机制建设

一个道德意识强的员工队伍可以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组织的风险,内审作为评价监督部门,打铁更需自身硬,而忽视自身职业道德培训与相关风险管理,或导致“灯下黑”。比如:数据泄露风险、问题放水风险。内部审计部门是组织内少有或仅有能从宏观到微观察看组织全貌的职能部门,超级的数据获取权限,能极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也对应着超大的数据管理风险,有没有想过,如果审计人员泄密,会是什么局面?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通过持续培训和宣传,分权与制衡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建设,提升审计人员道德水平,有效控制审计自身风险。

19.工作刻板,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原则性是审计人员的长期坚持。然而,原则性和刻板是两码事,现实工作中,审计人员容易陷入条条框框的刻板之中,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长期而言,必然影响审计价值发挥,甚至导致审计失败。现实世界,一切都在变化,审计环境在变,审计对象在变,我们的审计工作同样需要变化。规则和流程永远无法完全走在实际业务场景之前,在此,要倡导小伙伴们通过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持续学习,并基于风险和价值思维去思考事务本质,以解决问题、促进更好发展为导向,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同时,保持灵活和适应,为组织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这包括但不限于时间管理、审计方式、审计方法、工作流程等方面。

有任何财税、股权等相关问题可在评论区讨论或问我哦!

▍ 声明:

1、推送稿件及图片均来自内审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与后台联系处理,谢谢!

2、上述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之用,不作为实际操作依据。

0 阅读:2

合规小课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