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鸿章处死的太平军叛将,爱女被洋人带走,生下一子祸国殃民!

郝萌观察过去 2025-03-07 04:51:2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被李鸿章处死的太平军降将,他的后人竟成了“祸国殃民”的推手

李鸿章杀降,戈登暴怒,提枪要决斗。

这一幕发生在1863年,地点是苏州,主角是投降的太平军将领郜永宽。

更戏剧化的是,他的家人被英国人带走,后代竟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争议人物。

历史的讽刺,总是来得如此猛烈。

为什么会这样呢?

——

1863年,太平天国已是风雨飘摇,南京危在旦夕,苏州也被淮军和洋枪队围得水泄不通。

这座城池的生死,掌握在几位太平军王爷的手里,其中就包括郜永宽。

李秀成离开苏州前,曾对他们说:“要走要留,你们自己决定,但别害别人。”这话说得够明白了,谁愿意死守就死守,谁想投降自己想办法,别拖累整个太平军。

郜永宽等人当时拍着胸脯表忠心,结果李秀成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谋划着投降李鸿章。

投降这事儿,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交易。

李鸿章也不是傻子,太平军的“诈降”他见得多了,半年前淮军刚在太仓吃过亏,1000多人被埋伏干掉。

所以,郜永宽等人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

他们的办法是,干脆把苏州城献出去,并且亲手送上慕王谭绍光的人头,以示忠心。

按照当时的规矩,清廷是不允许杀降的,毕竟如果投降了还会被杀,那谁还愿意投降呢?但李鸿章心里清楚,这帮太平军王爷要是真活着加入清军,自己手里的淮军未必能掌控住局面。

而且,还得给他们安排官职,这简直是个烫手山芋。

于是,李鸿章选择了最干脆的办法——杀。

——

苏州杀降震惊中外,戈登更是气得火冒三丈。

他是洋枪队的指挥官,也是这次投降谈判的中间人,之前已经跟郜永宽等人谈妥条件,结果李鸿章说翻脸就翻脸,直接把投降的八个太平军王爷全杀了,顺便还处理掉两万多名士兵。

这让戈登脸面无存,愤怒至极,甚至提枪要跟李鸿章单挑。

李鸿章倒是冷静得很,他知道戈登再怎么闹,终究还是要为清政府效力的。

于是,他一边安抚戈登,一边找来戈登的朋友马格里,让后者出面劝解。

马格里是个英国人,曾在中国办过军工厂,还娶了郜永宽的女儿。

戈登见好友都不开口了,最终也只能认了。

至于郜永宽的家人,没人再关心他们的下落。

可谁能想到,他们的后代竟然在几十年后,搅动了中国的边疆问题。

——

郜永宽的后人,名叫马继业。

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他所做的事情,让中国付出了惨重代价。

马继业是个中英混血,幼年在南京长大,十岁后被送回英国接受教育。

由于身份特殊,他在英国人眼里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眼里却又是“洋鬼子”。

这种身份上的尴尬,让他对自己的中国血统充满了厌恶。

成年后的马继业,被英国派往新疆担任“游历官”,表面上是研究边界问题,实际上是为英国在中国西部扩张势力铺路。

他提出的阿克赛钦边界方案,直接把大量的中国领土划给了印度,而当时的印度,正是英国的殖民地。

这个方案,成为后来中印边界争端的祸根。

更可怕的是,马继业不仅划界,还在新疆大肆推广英国势力,扶持地方割据势力,甚至帮助外国探险家盗取大量中国文物。

他的所作所为,让新疆成为英俄博弈的前线,而中国政府却被蒙在鼓里。

他在英国得到了爵位,终其一生都站在英国立场,甚至在英国外交体系里,成为“中国问题专家”。

而他对中国的态度,始终是冷漠甚至带着敌意的。

——

有时候,历史的走向让人唏嘘。

郜永宽当初可能没想到,他的投降不仅没能换来一条生路,反而让他成为了李鸿章巩固权力路上的牺牲品。

而他的后人,远在英国,却成了分裂中国的一环。

有人说,马继业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逃避。

他无法认同自己的中国血统,便选择用行动来切割这层关系。

但不管如何,他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成为了历史的伤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