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战场无情,意志不灭
1950年冬天,朝鲜战场的风刀子一样刮着,冻得人骨头疼。
上扬五里,这个在地图上不起眼的地方,成了当时最惨烈的战场之一。
志愿军三五〇团两个营的兵力,迎头撞上了美军二十四师和英军二十七旅的联合突围部队。
敌人火力凶猛,飞机、坦克、大炮一应俱全,志愿军却只能靠步枪、手榴弹和血性硬拼。

这仗打得太惨烈,最后统计伤亡,七百多人倒在了这片土地上,敌人虽然突围,但也被咬得够呛。
三五〇团的战士们拼到最后一刻,很多人甚至没能留个全尸。
韩曙站在尸山血海里,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心里像被刀剜一样疼。
战前部署失误,意外遭遇敌军主力
事情要从云山战役后说起。
那场战斗,志愿军狠狠地收拾了美军骑兵第一师,把他们打得丢盔弃甲。
部队士气正高,三五〇团奉命追击溃逃的敌人,目标是博川方向。
按理说,这时候应该有详细的侦察情报,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很多时候只能靠经验和判断。
三五〇团一路追过去,没想到在上扬五里正面撞上了美英联军的主力部队。
这一下,局势彻底变了。
原本以为是追着打溃兵,结果变成了硬碰硬的遭遇战。
而且敌人早就布好了防线,等着志愿军送上门来。
三五〇团这时候已经深入敌后,想撤根本来不及,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地形不利,部队陷入苦战
上扬五里这地方,放在战场上简直是个噩梦。
没有山,没有密林,地势平坦得让人绝望。
敌人的坦克可以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飞机在天上盘旋,随时可以俯冲轰炸。
志愿军没有反坦克炮,唯一能用的就是爆破筒和手榴弹。
战斗一开始,敌人就用飞机狂轰滥炸,把志愿军的队形彻底打乱。
地面上,美军的坦克和步兵成梯队推进,炮火覆盖式轰炸,火力密度大得让人喘不过气。
三五〇团的战士们只能趴在地上,等敌人靠近了再跳起来射击,一点一点地往前推进。
坚守阵地,血战至最后一刻
第一梯队的一连顶在最前面,营长徐春波和连长张文年带着战士们死守阵地。
敌人一次次冲上来,都被打退,但志愿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
徐春波最后被炮弹炸飞,张文年带着剩下的十几个人继续战斗,直到全部倒下。
四连的情况更惨,他们的阵地在一个小丘陵上,敌人的坦克直接开了上去,用机枪疯狂扫射。
战士们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拼杀。
最后只剩下四个人,还是不肯后退,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援军迟到,敌军最终突围
三五〇团死战不退,但毕竟人少,装备差,敌人的增援部队越来越多,最后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终于撕开了一条口子,开始突围南逃。
三五〇团拼尽全力想拦住他们,但实在是挡不住了。
三四九团和三五〇团三营这时候才赶到,和敌人激战了两个小时,总算是缓解了一点压力。
但战斗到这个地步,已经没办法彻底堵住敌人了。
美英联军突围了,但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战后回望,英雄长眠
五个月后,韩曙又回到了上扬五里。
他站在战友们的墓前,一言不发。
很多名字,他再熟悉不过,他们曾经一起浴血奋战,一起欢笑,一起走过无数个战场。
现在,这些人都躺在这里,连墓碑上的字都快被风吹淡了。
他摘下一把野花,放在墓前。
风很冷,吹得人脸生疼。
他知道,这场战斗没有留下什么显赫的战功,也不会被载入史册。
但这些战士们的英勇,永远不会被遗忘。
战场就是这样,有时候拼的不只是枪炮,还有人的意志。
这场战斗,三五〇团输了,但他们输得无怨无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