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张图,是中国空军的飞机,咋一眼看过去还以为是苏-30MKK。
但是仔细一看,好像有点不对,这实际上是海军的苏-30MK2,只是刷上了空军的苏-30MKK涂装。首先看下图,正版苏-30MKK和苏-30MK2的翼尖吊舱的涂装对比。
苏-30MKK的翼尖吊舱是上蓝下灰白涂装,而苏-30MK2的翼尖吊舱涂装是整体的灰白色(前后两头是深灰)。而第一张图里的苏-30,翼尖吊舱是整体灰白色,符合苏-30MK2的特征。再看下图。
海军的苏-30MK2在进气道侧面有7位数编号,而空军的苏-30MKK则没有。第一张图里的苏-30,进气道侧面也有7位数编号, 符合苏-30MK2的特征。最后,第一张图里,飞行员的头盔是蓝色,这也是海航的特征。综上分析,空军应该是把转隶过来的“白头雕”苏-30MK2刷成了自己的蓝灰颜色。看来还是有点强迫症的。不过这么一来,涂装最好看的“白头雕”就成历史了。
空军的76架苏-30MKK(损失了3架)在2000年之2003之间交付,海军的24架苏-30MK2在2004年交付。这批飞机的整体性能属于80年代末期的水平,跟F-15E算是一个级别,航电应该不如后者。放在本世纪头十来年,是中国海空军的绝对主力。尤其是在2006前后那几年,这批苏-30堪称是军迷心中打赢的“神器”。记得小编那会儿不止一次的掰着手指头算,这些苏-30MKK,要分出多少架来配合苏-27、歼-8D,去对抗F-16和幻影-2000,以夺取制空权;那24架苏-30MK2又要如何分配,去攻击对面的港口和水面舰艇。剩下的苏-30MKK,每天能出动多少架次,每天能投送几枚KH-29T空地导弹或者重磅炸弹,需要出动几个架次才能摧毁一座机场或者一个“爱国者”导弹阵地。“臆想”这些事情时,甚至都不敢假设这些苏-30有战损。因为数量实在太少,损失不起不知道读者朋友现在看到苏-30MKK是什么感觉,反正小编每次看到都觉得很亲切。这种亲切感,是歼-20、歼-16们给不了的。或许是因为在最艰难的那几年,这些苏-30给了军迷最大的信念支撑。当初可是认为它能“拳打F-15、脚踢F-16”的。
海航的苏-30MK2转隶过来之后,这97架的苏-30MKK/MK2仍旧是空军装备序列里一支重要的力量。航电是比较落后了,但是已经整合了国产弹药,前景依旧广阔。霹雳-12A+霹雳-8B的组合,让这些苏-30的制空能力强于周边未升级的苏-30(大部分还使用R-77呢)、幻影-2000。鹰击-91、AKD-88,甚至是AKF-98A,加上8吨载弹量的底子,让这些苏-30的火力投送能力强过飞豹。综合飞行寿命来看,这97架苏-30至少可以用到2030年之后(否则也不用换涂装了)。
最后提一句海军的变革。海军近些年正在进行的变革,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把苏-30MK2、歼-11B、歼-10A、歼轰-7“飞豹”、轰-6这些固定翼战术飞机转给空军,只保留特种机。陆基战斗机和舰载战斗机,则统一为舰载机,在这之后,海军将专一海上力量建设,成为真正的“海军”航空兵。
mk2都是倒卡,可打不过15e的平板雷达[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