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川看着电脑屏幕上满满的PPT,眼圈发黑。
他已经连续三天没能准点下班,哪怕回到家,脑子里依旧充斥着各种财务数据和上市计划的细节。
这是投行人的常态,他们习惯了压力和熬夜,但薪水却在不断缩水——一种微妙的不平衡让人感到不安。
最近,公司里的几个同事突然辞职了,他们都去了一些上市公司担任董秘。
韩小川开始好奇:董秘这条路,真的能让生活变得不一样吗?
投行精英的转行趋势在过去的一年中,投行圈里传出许多降薪的消息,不少人直呼“再不转行就真来不及了”。
而如今,这种困境让更多如同韩小川这样的投行人开始选择转行成为上市公司董秘。
选择转行并不容易,但一份调查显示,新转行的董秘平均年薪为96.8万,比传统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
从忙于追GDP到畅谈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现在的董秘们似乎过上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再也不用被迫加班到深夜,还能周末陪家人,这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工作吗?”一位新任董秘如是说。
新董秘的崛起故事成都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里,孙浩和他的老朋友正谈笑风生。
曾经同在一家券商任职,如今,他是某上市公司的董秘。
而他的朋友则还留在投行。
一杯咖啡闲谈,孙浩开始回忆他的转行之路。“其实刚开始,我也很忐忑。
投行归投行,董秘的工作还是有不少不同的。
孙浩提到,在投行,他们主要参与外部的资本运作,而做董秘则要全局掌控公司的运作,与资本市场建立长久的联系——这听起来似乎更具挑战。
但孙浩说,转行后的生活质量却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工作时间和休息安排上。
他办公室的墙上挂了不少家人的照片,“我现在有时间陪伴他们了。”他的语气不无自豪。
金融圈中的薪酬变化谈及薪酬,大部分人会讳莫如深,但在金融圈,这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
过去一年,投行的薪酬水平面临挑战,业务量减少,竞标项目的激烈竞争让他们被迫接受降薪的现实。
孙浩的一位前同事是一家投行的业务负责人,他描述说:“曾经每个月的收入能超过五位数,如今,却是一分一厘需要计算。
许多业内人士都感慨,投行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过去,而选择转行的人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有些转型董秘的投行精英,不仅没有降薪,反而薪资不减反增,加上额外的股权激励,更是让他们收入再上层楼。
这成为越来越多投行人关注的一条可选之路。
投行人转行后的机遇与挑战转型并非全是光鲜亮丽。
孙浩在适应新角色时,也经历了不少困惑。
管理内部事务,处理股东关系,解读政策法规,这是董秘日常需要处理的事情。
虽然不必像投行那样时刻紧绷,但细致管理的工作强调的是另一种专业和方法。
此外,当公司面临危机或风波,董秘也常常是第一个被问责的。
孙浩回忆说:“有一次,公司因内部信息泄露被监管调查,那几天我压力山大,几乎连夜找出问题。”
不过,更多的新任董秘表示,尽管有挑战,但新岗位让他们看到了更多不同领域的整合与创新机遇,从资本运作到公司治理,似乎又打开了另一扇窗。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出选择,往往不止出于收入的考虑。
更多的是对生活方式的思考与责任的担当。
虽然金融圈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的抉择都蕴藏着不同的成长与机会。
而这群勇敢迈出第一步的投行精英,他们的故事并非是关于简单的转行,而是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成长,也在提醒每一个人:一个职业是生活的一部分,选择适合自己的,不止要看眼前的利益,更要看长期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希望每一个投行精英,或留在职场,或升迁转行,最终收获的都是真正需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