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齐聚南京,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军事检讨大会”。这场会议不仅充满了丧气氛围,还成了一个“甩锅大会”。蒋介石自我批评的同时,却把责任甩给了下级将领,局面一度陷入了混乱。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国军的高层竟然陷入了如此迷茫的局面。这场“丧气大会”究竟如何演变成一场“内斗大会”?

1948年的南京,天气热得像火炉。街头的气氛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灼不安。这不,蒋介石和他的一群大将们在南京召开了军事检讨会。
看这气氛,大家都不太知道自己站在什么位置,想必心里都很清楚:这不是一个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的会议,而是一个丧气甩锅的大会,大家都在担心,这次到底会有谁被“请”上台背锅。
你得知道,在这场军事态势的检讨会之前,蒋介石可是信心满满的。他不仅在国内天天宣传国军必胜的豪言,还向外界放话:“五个月之内,一定打垮共产党!”

结果呢,别说五个月,五年都看不到希望。蒋介石的自信完全是被那一场场败战打脸,尤其是东北的战况,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回想一下,当时东北的战局,简直是一场“大撤退”。国民党那边的东北兵力差不多是60万人,想要防守整个东北,就像在一个无边的大锅里用几只木勺对抗野兽,怎么可能有胜算?
解放军的东北野战军早已坐稳了“主角”位置,逐渐控制了整个东北的大部分土地。国军不仅士气低落,连最基本的补给都几乎断了,最后只能靠空投来维持。
蒋介石一度也不得不接受美国的建议,把东北让给了“中共”,撤退到了关内——而这个“撤退”的决定,成为了国军在这一年最大的“胜利”。

蒋介石把战局搞得如此狼狈,自己心里自然不痛快。但问题是,这些将军们好像完全没察觉到这种落败的严重性。
黄百韬、胡琏这些人,个个都觉得自己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也在大声为自己的“英勇”叫好。
殊不知,他们在南下救援的时候,居然被粟裕的大刀阔斧给生生绕了过去。人家反而大快朵颐,拿下了好几个重要的城市,他们的“英雄壮举”也就变得笑话般尴尬。
然后大家站在这张“国民党高层”的大桌子旁,蒋介石硬是像个面带笑容的“死神”,一点都不敢表现出不耐烦。

因为他深知,若今天开始甩锅,那些表现不佳的大员就会“自己打自己脸”,但是他能做什么呢?除了高深的无奈——这可真的是一个悲剧。
战败背后的“甩锅”大戏让咱们再把焦点放到这些“功勋”将军们身上。你可别以为这些人会虚心检讨,反而他们在会上上演了堪称经典的“责任推诿”大戏。毕竟,谁也不想给自己扣上“失败”的帽子,没错,尤其是在蒋总裁面前。
黄百韬作为这一场战役中的“主角之一”,嘴里虽说着“我拼尽全力”,但说到最后,还是有点心虚的。他的电报里写着:“虽然我们进攻了,但最终依旧被击退,连后勤补给都难以支撑。”
这话一出来,别说蒋介石难受,其他将军都难免脸色一变。毕竟,在前线打拼的是他们,这会儿可轮到大家“背锅”了。

于是,蒋介石一拍桌子,推到前线的军官们。大家也明白,这个军官一旦发言,可就得事无大小,亲自背负责任。于是,一个个将军都开始变脸,开始抛出“谁犯了错误,谁就负责”的言辞,甚至还试图把责任推给“后勤系统”和“前线兵员的素质”。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甩锅大会”上,甚至连邱清泉也出来说话了。他从黄百韬的消息中看到机会,趁机站出来批评:“我本来就不该进攻,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损失。”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大家都找到了推脱的理由。话说得好听,但真要按责任来,谁能站出来承担整个战局的失败呢?

这个“甩锅大会”越开越“热闹”,几乎所有人都在推卸责任,推得天花乱坠。蒋介石旁边的几位中将,就差没直接站起来拍桌子,喊着:“全是他家的问题!”这下子,责任可真是被推得淋漓尽致了。
如何挽回这场败局?不过,这场军事态势检讨会毕竟是有结果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如何挽回败局”。哈哈,挽回什么败局?都已经是快被打趴下的状态了,这还能挽回?
蒋介石显然意识到,事到如今,自己只能靠空口白话去“激励士气”。他提出了一个“全员精锐”的想法,说什么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回东北,夺回华东,顺便“咬住解放军的脖子”。
有些大员也跃跃欲试,表示要借助外交手段找外援,而另一些则开始琢磨如何寻找能用的战略战术。

国军的高层可没有办法扭转战局。即便蒋介石如何画饼,也只能是让大家勉强提提精神。毕竟,解放军已经在战术上占尽优势,而国军依旧在“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上举步维艰。
当然,背后有一些历史背景也让这些方案听起来特别不靠谱。你看,1948年国军的总兵力已经锐减,特别是在东北的损失更是让他们伤筋动骨。
而蒋介石提出的战略重生,显然无法恢复国军在战术上的优势。可以说,蒋介石那天所说的“重生”也不过是最后的自我安慰罢了。
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的国军已经无法在战场上有效恢复。而且,实际情况是,更多的高级将领开始低声抱怨自己的疲劳和不堪,战士们更是心情愈加沮丧。就这样,原本应该通过这次检讨会做出转机的国军,反倒是进入了更加深沉的泥潭。

参考资料
“过关”PK“过关”——从国共双方1948年两个重磅会议说起㈠.双石茶社.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