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事件:赫鲁晓夫反政变!朱可夫在会议上掏枪,却把自己搞下台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5-02-05 14:10: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57年6月,苏联政坛发生了一场堪称经典的党内权力斗争,即所谓的“六月事件”。赫鲁晓夫面对以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为首的反对派,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遭遇罢免危机。

反对派的主要指控集中于赫鲁晓夫的领导风格和政策失误,尤其是农业改革的失败和外交政策的争议。然而,就在赫鲁晓夫陷入被动时,他果断采取反击措施,通过国防部长朱可夫的支持和军队的介入,将外地的中央委员紧急召回莫斯科。

这一行动彻底扭转局势,最终在中央委员会全会上粉碎了反对派的计划。事件后,赫鲁晓夫成功巩固了权力,但朱可夫却因在此事件中的强势表现被迅速解职,成为这场斗争的意外受害者。

会议室风云

1957年6月,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了一次极具争议性的会议。这次会议被反对派设计为一次“总攻”。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等七名核心成员联合发起行动,试图通过投票的方式罢免赫鲁晓夫的中央第一书记职务。

他们认为,赫鲁晓夫的领导风格“个人独断”,并且对农业政策和外交决策的多次失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议开始时,反对派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以农业政策为例,赫鲁晓夫主导的玉米种植运动曾被宣传为改善粮食生产的重大举措,但由于对苏联多地气候条件的忽视,该政策在寒冷地区屡屡失败,导致粮食产量不足,引发了民众不满。

外交方面,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中采取的策略被认为是一次重大的“冒险行为”,使得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不利地位。这些问题被反对派一一列出,作为他不适合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理由。反对派计划以快速决策的方式推动赫鲁晓夫下台。

他们依赖主席团的投票机制,试图在小范围内决定赫鲁晓夫的政治命运。然而,这一策略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苏共中央全会是更高级别的权力机构,而中央全体委员中有大量赫鲁晓夫的支持者。如果会议扩大到全会,反对派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赫鲁晓夫在这场斗争中展现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他清楚,仅靠言辞反击无法逆转局面,必须动用更高层次的力量。他利用会议暂停的间隙,与国防部长朱可夫进行了紧急商讨。

赫鲁晓夫决定,通过调动军用飞机召回外地的中央委员,将主席团会议扩大为全体中央委员会的讨论。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政治局势。

如何通过中央委员扭转局势?

朱可夫在此事件中的介入是决定性因素。他不仅支持赫鲁晓夫的计划,还迅速动用军队资源实施行动。6月18日晚上,莫斯科郊区的军用机场进入紧急状态。十余架军用运输机接到任务,前往全国多个地区,将在外地工作的中央委员接回莫斯科。

这些委员大部分是赫鲁晓夫的坚定支持者,他们的到来为赫鲁晓夫提供了充足的政治支持。不到48小时,大量中央委员返回莫斯科。6月20日,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正式召开。反对派原本占据优势的局面被中央委员的到来彻底逆转。

会议现场的投票结果清楚地显示,赫鲁晓夫得到了大多数委员的支持,而反对派仅限于主席团内部的少数派。赫鲁晓夫在会上对反对派的指控进行了逐一反驳,并强调他的政策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方向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

与此同时,朱可夫在会上采取了更为直接的行动。据资料记载,他明确表示军队支持党的决定,并要求会议严格按照党章进行程序。他的表态不仅震慑了反对派,还为赫鲁晓夫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最终,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否定了反对派的罢免提案,宣布反对派的行为违背了党的团结原则。6月21日,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等被定义为“反党集团”。他们不仅失去了主席团成员身份,还被逐步排除在苏联的权力核心之外。

胜利的代价

赫鲁晓夫在“六月事件”中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但他并未满足于此。他清楚,朱可夫的强势介入虽然帮助自己扭转了局势,但也让军队在政治中的作用变得过于突出。党内一些领导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军队的影响力正在威胁党的权威。

1957年10月,赫鲁晓夫通过苏共中央宣布朱可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理由是朱可夫“干涉党内事务”并“试图将军队凌驾于党之上”。赫鲁晓夫还指责朱可夫在“六月事件”中的表现显示出过于强硬的个人意志,与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相违背。

朱可夫的免职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结束。作为一名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他在苏联军队和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然而,他的军事地位并未能保护他在权力斗争中的安全。“六月事件”后,朱可夫淡出苏联政治舞台,而赫鲁晓夫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继续集中权力。

这场事件不仅展示了赫鲁晓夫在权力斗争中的灵活性和决断力,也反映出苏联党内在处理权力分配和军队角色方面的复杂性。赫鲁晓夫利用朱可夫赢得胜利,但也在胜利后迅速清除这一潜在威胁,从而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更稳固的权力基础。

参考资料:

论苏共1957年“六月事件”与赫鲁晓夫集权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 2003 年 04 期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