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fcbc5f4373b3da03d1a9562f586b6a.gif)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荒漠中心,有一个独特的小镇——塔中镇。周围300公里黄沙覆盖,这座小镇却吸引了2万人在此安家或工作,成为沙漠中的“生命绿洲”。
塔中镇因石油资源而生,它不仅是沙漠油田的开采中心,更是几条沙漠公路的交汇点。然而,在这片极端气候下生活绝非易事,物资全靠外部补给,居民们却用智慧和韧性创造了沙漠中的奇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3c980d25a341d241f591905fef60ae.jpg)
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占地33万平方公里的“死亡之海”,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这片黄沙弥漫的地域中,塔中镇的存在显得尤为特别。它不仅是沙漠中的一个小镇,更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点之一。
它的故事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开始大规模开发塔克拉玛干油田。为确保石油开采和运输的顺利进行,塔中镇在沙漠腹地悄然诞生。塔中镇的建设并非易事。80年代初,开发者面对的首先是漫天黄沙带来的交通难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4154782829d3e1d27adb3cf5996125.jpg)
沙漠中的车辆往往陷在流沙中动弹不得。为了突破这一障碍,中国决定修建一条沙漠公路,连接油田与外界。这条公路就是后来闻名的216国道。工人们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克服风沙和物资匮乏,在浩瀚的沙漠中开辟出了一条生命线。
随着公路建成,塔中镇逐渐成为这片沙海中的“生命绿洲”。塔中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紧随而上。为保障石油开采人员的生活需求,镇上建立了宿舍、食堂、加油站、修车厂等基本设施。一些流动商贩也开始在镇上设点,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
到90年代,塔中镇的常驻人口已达到2000人,流动人口更是高达2万。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同一个目标——让沙漠中的黑金(石油)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6ae7710d5a1890a0e47a1f6b0d0211.jpg)
塔中油田的开采成绩也极为耀眼。据统计,塔中油田累计输送原油超过1600万吨,这不仅为中国能源需求提供了巨大支持,也让塔中镇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支点,这座沙漠中的小镇由此开始书写属于它的传奇。
在黄沙中生存尽管塔中镇因石油而兴起,但它的生存并非易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这里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
炎炎夏日中,气温可突破40摄氏度,而寒冬时则降至零下20摄氏度。风沙天气时,整个小镇仿佛被沙尘吞噬,能见度几乎为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77292711cf49ad85e30868b1bbd99d.jpg)
最初,镇上的水资源匮乏让居民们苦不堪言。沙漠中没有稳定的天然水源,生活用水只能依赖外部运输。从最近的水源地运送一车水需要花费数小时,还需应对途中可能遭遇的沙尘暴威胁。
直到后来油田开发者在钻探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口地下水井,这才缓解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然而,镇上的居民依然需要时刻节约用水,每一滴都弥足珍贵。小镇的常住人口主要由汉族、维吾尔族和回族组成,而大多数流动人口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
这种特殊的人口结构让小镇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流动人口频繁更替,加大了社会服务设施的负担。而沙漠中物资全靠外部运输供应,也让塔中镇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9258d2d1caf08784cd5c69154d575e1.jpg)
不仅如此,小镇的发展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沙漠公路虽然是镇上与外界的生命线,但在恶劣天气下,这条公路极易被沙尘掩埋,导致运输中断。
为此,当地政府在公路沿线种植了大量沙障植物,并设置草方格固沙工程。这些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沙尘问题,但面对塔克拉玛干的自然威力,小镇仍显得力量有限。
塔中镇:我也要升级进入21世纪,塔中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开采,小镇的经济结构开始显现出单一化的问题。石油是它的生命线,但同时也让其过于依赖单一产业。这种经济模式在资源型城镇中较为常见,而当资源枯竭时,如何转型成为塔中镇亟待解决的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a16d2c95366865838574bb2a733ad0.jpg)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始尝试推动经济多样化发展。沙漠旅游成为新的探索方向。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沙漠公路穿越黄沙的壮丽景象,小镇的石油工业遗址,都成为了独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被提上日程。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沙漠生态系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如今,塔中镇通过沙漠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尝试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这些项目不仅为小镇提供可再生能源,还能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6fb6c3deccbc2f54cef88131d72177c.jpg)
塔中镇,这片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独特存在,既是中国能源开发的奇迹,也是人类在极端环境中探索生活可能性的缩影。从因石油资源开发而兴起,到如今面临转型的挑战,它的每一步都折射出一段宏大的历史篇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ef365c203a191b68bd8a60a444b198.jpg)
虽然极端的气候条件、资源依赖以及单一产业经济为小镇的发展带来了持续压力,但塔中镇的居民通过不懈努力,将这里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变成了一片充满活力的生活绿洲。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生态保护的加强,塔中镇正在尝试跨越资源型经济的局限,探索更加多样化的发展道路。这座方圆300里被黄沙覆盖的小镇,用其独特的历史与韧性,讲述了关于奋斗与希望的故事,也让我们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参考资料:
我国最大沙漠中唯一一个沙漠小镇,曾生活着2万人,全镇被黄沙覆盖 天气网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