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真实版:东吴一贯用喝酒来集权,打击儒学名士|文史宴

文史宴说 2024-09-29 15:09:22

《三国演义》中,江东群英会是一个百看不厌的桥段。在老三国的电视剧中,周瑜在众人面前醉酒舞剑,配上那首《丈夫歌》: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将周瑜的英姿飒爽与蒋干的胆怯猥琐形成鲜明对比,后来更是盗假降信,使得曹操错杀蔡瑁张允二人。

实际上,这是个虚构的,强行让曹操与蒋干降智的桥段。历史上,蒋干以能言善辩著称,是江北名士。试图游说周瑜,周瑜设宴相待的群英会,发生在赤壁之战后,也没有什么盗书的情节。而进一步翻阅东吴历史,会发现群英会的背后,隐藏着江东孙吴政权的酒桌文化化:觥筹交错与烂醉之下,上位者对下属的一场服从性测试。

孙坚孙策父子为代表的孙氏武人集团,是以外来者与破坏者的身份进入江东的。父子二人作战勇武,儒学修养欠佳,都因为外人挑拨,疑似儒学名士瞧不起自己,便将其杀害。孙策脱离袁术,攻占江东的之际,所击败的刘繇、王朗等人,皆是东汉朝廷命官。

同时,对江东的世家大族展开了清洗,有的甚至全家被屠戮,后来东吴肱股之臣陆逊所在的陆家,也遭受重大打击。孙策依靠外来游士与武士的统治,在江东并不稳固,杀戮过重,仇家也不少,最终遇刺重伤。

孙策在临终之际,也意识到需要与江东土生的士族缓和关系,选择其弟孙权作为接班人的时候,说了这么一番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孙策临终遗言,既包含了对过去统治行径的忏悔与反思,也寄希望于孙权,在文士领袖张昭的辅佐之下,改变统治策略,与江东的本土士族搞好关系,以保江东。

孙权继位之时,在张昭的帮助下,也表现了对文士的亲和力,越来越多的江东本土文人也进入孙氏幕府,有些还结成了联姻关系,比如之前提到的陆逊。孙权有着礼贤下士的一面,也有劝诫武将读书以提升教化的良苦用心。

时间一长,孙权的权力欲与掌控欲也开始大幅度增长,虽然表面上还会接受来自曹魏政权的封号,但是从割据一方到称帝问鼎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这与尊奉汉朝正统,深受儒家经学影响的文士产生了天然的矛盾,一些江东大族也不愿意为了外来孙家称霸的野心而全力支持扩张战争。双方矛盾日益凸显,孙权便开始使出帝王术,以控制群臣,宴饮便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孙权生性好饮酒,往往要群臣陪同,一醉方休。史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

就是说孙权在武昌设宴饮酒的时候,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不说,看臣子们也喝得差不多了,就让侍从往诸位大臣脸上洒水醒酒,继续畅饮,还说:“今天我们要喝到所有人都醉倒在这里了,我们才算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见过酒桌上这么疯的领导啊。

张昭在旁边一言不发,走到外面,自己坐在马车上。孙权派人去找他,说:今天是和大家一起狂欢呀,您为啥生气呢?张昭怼了一句:当年纣王在酒池喝酒的时候,也只认为是寻欢作乐,不认为这是罪恶。孙权听说后,有些不好意思,便撤销了宴席。

张昭搞这么一出,孙权自然也要下回在酒桌上赢回来。下一次的宴会上,孙权便让诸葛恪对张昭劝酒,张昭年事已高,脸上也泛红,说这不是养老之礼,推辞。结果呢,诸葛恪一边劝酒,一边说着一些不着调的玩笑话,拿张昭取乐,在张昭接不上话的时候,连劝带逼,让张昭一饮而尽。

要知道,张昭在孙权接班之际,可是立下了大功的,一边安抚着将孙权扶上马接过印信,一边笼络江东文人士子。可以说,没有张昭当时的那些举措,也就没有孙权的未来。

后来在赤壁之战抉择中,二人发生分歧,孙权逐渐疏远张昭。表面上的尊重可以给够,听劝的时候,撤掉酒席,但是下一次在酒桌上,必须赢回来。再德高望重,只要饮下相劝的酒,便意味着张昭终究也被孙权拿捏,甚至是颜面扫地的方式。

张昭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在饮酒问题上劝诫几句,孙权还听得进去。别人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虞翻也称得上江东重臣了,儒学名士了,却差点因为劝诫,丢了性命。

孙权在一次宴会上,又进行劝酒,逼人一醉方休,虞翻实在看不下去,也不想再喝,就倒在地上,假装喝醉了。孙权这时候故意离开,虞翻一见孙权走了,便起身坐着,哪里料到,孙权在这个时候突然返回,就是为了看看谁在装醉。看到虞翻起来,怒不可遏,拔剑要杀他。

周围臣子,竟然不敢去阻拦,只有一个叫刘基的人,死死抱住孙权的大腿,说:虞翻虽然有罪,但也罪不至死啊,而且虞翻非常有名望,到时候传出去,大王酒过三巡,擅杀名士,这样大王爱才的名声,可就坏了。

孙权估计是喝酒上头了,回了一句非常混账的话:曹孟德可以杀孔融,我为什么不能杀虞翻。人在酒精的催使下,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弄成大相径庭的结果。

这个刘基啊,接下来一句拍马屁的话,救了虞翻一命:曹操杀孔融啊,被天下唾弃,大王您向来德行很高,您那是尧舜一样的人啊,怎么自降身价,去和曹操比呢?这番话呀,算是说到孙权心坎上了。孙权乘势又下了一道命令:以后喝酒之后说要杀的人,都不算,全部赦免。

而那些好饮酒的人,自然是深得孙权喜爱的。比如江表十二虎臣之一,擒杀关羽立下大功的潘璋,就是个酒蒙子。年轻的时候喜欢喝酒赌博,赌到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债主富豪找上门的时候还是喝得烂醉如泥,一边大喊:等我以后发达了赚大钱了,就连本带利,加倍还给你。

孙权听说了以后,对潘璋有着出奇的好感,派人去邀请他,又让他去同乡招兵,招了一百多号人,孙权就拜潘璋为将,后来履立战功,这是后话。

潘璋立下战功之后,在军中设立市场,赚友军的钱,为人贪婪,生活奢靡。多次僭越使用礼器,甚至杀害军中富有的将士,以便夺取财产。多次有人向孙权检举此事,孙权都不予追究。功劳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同为酒蒙子,潘璋很容易成为孙权真正的自己人,构成不了威胁,在政治斗争中,甚至还可以充当打手。

孙吴末代皇帝孙皓的酒局就更为夸张,比起祖父,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年一样,刚即位的时候以仁政著称,权力的快感到来之后啊,便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逼臣子喝得不省人事之外,更恐怖的是,他在宴会上,派了十个站立的侍从,这十个人滴酒不沾,专门来记录众臣子的言行,如果有不当之处,轻则训诫,重则入狱受刑,更有甚者,掉了脑袋。

史书记载,孙皓每次设宴,每人定量为七升,喝不下的,灌进去,往往洒得浑身湿透。孙皓还会让侍从来调戏喝醉酒的大臣,甚至开一些带颜色的玩笑。

孙皓这种倒行逆施,传到中原士人的耳朵里,都听不下去,予以谴责。当西晋的楼船顺江而下的时候,不得人心的孙皓政权,很快就崩溃了,三国归于晋。

孙吴政权的酒桌文化,让我们看到了当今酒桌文化的一些影子,这就是一场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服从性测试:用酒精让你麻醉,让你失态,然后听从他的使唤。

孙吴政权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通过酒桌,拉拢一批同样嗜酒的流士与武将,对抗那些恪守礼法的儒学士子,甚至让他们在酒桌上大出洋相——丢人现眼的一面被上位者看在眼里,上位者可以更好拿捏掌控你。再来听几句真心话,日后要追查,可就有了依据。

当你拿着筷子,蘸着白酒让小孩品尝,说从小培养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酒桌文化作为一场服从性测试的背后,血腥而又残酷的历史真相呢?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