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龙五年(公元 239 年)的寒冬,洛阳城被一片肃杀的气氛所笼罩。魏明帝曹睿卧于洛阳宫嘉福殿的病榻之上,气息奄奄。他的眼神中透着无尽的疲惫与不甘,望着殿顶那雕梁画栋,思绪飘回到了往昔的岁月。
曹睿自即位以来,也曾意气风发。他继承了曹操、曹丕两代人的基业,朝堂之上,他巧妙地平衡着各方势力,使得魏国政治局面相对稳定;对外,他抵御了蜀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又在对东吴的战事中不落下风。然而,连年的征战和繁重的政务,早早地耗尽了他的精力。如今,病魔缠身,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
“陛下,燕王曹宇求见。” 一个轻柔的声音在病榻前响起,曹睿微微转过头,看到是贴身太监在轻声禀报。“宣他进来吧。” 曹睿声音微弱,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曹宇匆匆步入殿内,见曹睿如此模样,不禁悲从中来,跪地哭拜道:“陛下,您这是……” 曹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示意他起身:“宇弟,朕怕是时日无多了。” 曹宇一听,泪如雨下:“陛下定能康复,我大魏还需陛下主持大局。” 曹睿缓缓摇头:“朕心中有数。今日唤你来,是有大事相托。朕无子,打算立曹芳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

曹宇心中一惊,他深知曹芳年幼,若要继承皇位,这朝堂之上必将暗流涌动。但他又不敢违背曹睿的旨意,只得应道:“陛下圣明,臣定当辅佐幼主。” 曹睿接着说:“朕欲让你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保我大魏江山稳固。” 曹宇等人皆是曹氏宗亲,曹睿希望他们能在自己死后,齐心协力守护魏国。
然而,这一消息很快在宫廷中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这两人久居中枢,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他们与曹宇等人向来不和,担心曹宇等人辅政后,自己的权势会受到削弱。于是,两人私下里开始谋划。
一日深夜,刘放和孙资悄悄来到曹睿的病榻前。此时的曹睿已经陷入昏迷,两人见状,对视一眼,心中暗喜。刘放轻声对曹睿喊道:“陛下,陛下……” 许久,曹睿才缓缓睁开眼睛。刘放急忙说道:“陛下,如今朝堂之上,曹宇等人意图谋逆,不可让他们辅政啊。” 曹睿一惊,虽身体虚弱,但头脑还尚有一丝清明:“你说什么?可有证据?” 孙资赶紧接口道:“陛下,曹宇等人近日频繁商议,行为诡异,恐对陛下不利。” 曹睿心中疑惑,但此时他已无力去查证。
刘放接着又说:“陛下,依臣之见,可让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忠诚可靠,司马懿老谋深算,定能保我大魏江山。” 曹睿在病榻上艰难地思考着,他对曹宇等人虽有信任,但刘放、孙资的话也让他心生疑虑。加之此时他已病入膏肓,判断力也大不如前。犹豫了许久,曹睿最终点头同意:“就依你们所言吧。” 刘放见曹睿同意,心中大喜,急忙取来纸笔,让曹睿写下诏书。曹睿颤抖着拿起笔,写下了让曹爽和司马懿辅政的诏书。
诏书一下,宫廷内外一片哗然。曹宇等人得知消息后,气愤不已,但此时诏书已下,他们也无力回天。曹爽接到诏书后,心中既惊喜又紧张。他深知自己虽为曹氏宗亲,但在朝堂之上威望不足,而司马懿久掌军权,老谋深算,这辅政之位并不好坐。
正月二十一日,曹睿在嘉福殿驾崩,年仅三十六岁。洛阳城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这位帝王的离去而哀伤。曹芳身着丧服,在一片哭声中登上了皇位,是为魏少帝。曹芳此时年仅八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复杂的宫廷局势,他显得不知所措。

曹爽和司马懿开始了辅政生涯。起初,曹爽对司马懿十分敬重,凡事都要请教他。司马懿也表现得极为谦逊,对曹爽的决策多有赞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爽心中的野心开始膨胀。他想要独揽大权,于是逐渐疏远司马懿,任用自己的亲信。
司马懿心中虽有不满,但他深知曹爽势大,此时不宜与之正面冲突。于是,他称病在家,暗中观察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曹爽见司马懿称病,以为他已不足为惧,更加肆无忌惮地行事。他大肆提拔自己的兄弟和亲信,将朝堂上的重要职位都换成了自己人。一时间,曹爽权倾朝野,洛阳城的百姓都知道曹爽的权势,却渐渐忘了还有司马懿这号人物。
然而,司马懿并非真的病了。他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反击的时机。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在暗中招募死士,为日后的行动做准备。公元 249 年,时机终于来了。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睿。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控制了京城。曹爽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他虽手握重兵,但最终在司马懿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了投降。司马懿以谋反罪将曹爽及其党羽全部诛杀,魏国的大权从此落入了司马氏手中。

回首公元 239 年的那个寒冬,曹睿的离世开启了魏国权力交替的动荡篇章。曹芳的继位本是延续魏国国祚的希望,却因宫廷内的权力争斗,使得魏国的命运逐渐走向了未知。而司马懿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笑到了最后,为司马氏代魏奠定了基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洛阳城的宫墙依旧屹立,但魏国的朝堂已不复往昔的模样,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