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伤寒论:是逐步回暖,还是再跌25%?

波哥看楼市 2024-12-07 15:06:16

作者 |罗乾波出品 |波哥看楼市

波哥观察:

东方楼市的病,西方治不了。

近年,楼市的变化或许是牵动众人最大的要素了,热时疯狂,冷时彷徨。

毕竟,大家近7成的资产和财富沉淀在房产上了,更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命运和经济的整体走向,一直以来在其跌宕起伏中,让人欢喜让人忧。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国内外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以往很多的经验、模式、手段等似乎失灵了,也让国内的楼市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市场上的声音,也变得比较的纷杂。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针对近期楼市的局部热点等情况,业内大致主要出现了三类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复苏的“信号”。11月百城二手房价格打破7个月全跌局面,而一二线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9%和0.33%,重点30城新房成交面积达年内新高,同比增加20%。

二是,认为房企依然“颓势”。11月全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减少9.46%,比10月减少18.62%。

三是,高盛的悲观“预言”。2024年国内房价面临再跌20%—25%的风险,房价将在2025年企稳,2027年平均上涨2%。

简析:

上述三个观点及其数据,虽各有所指,但具体上,也可综合反映出楼市大局的主要变化特点:

其一,实际上,前面两点皆是局部性的信号和变化,同时亦整体表达出全国楼市,在一系列救市政策刺激下,有了一定的向好的发展态势,复苏的迹象在发生中。

但是,说全面复苏还言之过早。

其二,高盛仍然悲观,他们参照的还是国际经验型数据得出的一个判断。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可以参考一个数据——据中信建投发布的最新研报,海外五个国家(美国、日本、俄罗斯、西班牙、泰国)的房价下行周期普遍在5至10年左右,跌幅大约在20%至40%之间。参照这一经验,中国房价已经下跌了近三年,跌幅接近15%,因此有望在2026年前后迎来止跌回稳的阶段。

但是,这种判断,到底是否适用中国楼市,目前还很难说,仍需观察。

因为,当前楼市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这些机构也会出现雾里看花的情况,都当不得真,看看得了。

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战略定力、决心,和有效的动作。

另外,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很多机构拿出的那些数据,基本都是以前的历史性数据,是对过去经验的一个总结和归纳。

但是现在,整体国际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数据存在的周期、环境等产生了急剧的改变,过往的经验数据都面临着新的困境,大家都处于一个在不断变化的新世界中,早先的经验数据又能有多少的价值呢,最多是一个参考或安慰罢了。

好吧,在此关于其他方面,就不多说了。

实际上,今天本文标题所界定的问题,分解一下,就是两个主要问题:

1、国内的楼市,还能全面回暖吗?

2、国内的房价,还会下跌25%吗?

这两个问题,本质上都讲的是一回事,但在细部上有较大差别。

“止跌回稳”,这已经是国家的大目标了,其中的“止跌”,涉及量和价两个方面的止跌——量,影响规模;价,关乎价值。

这里,二者有一个简单的四象限关系:

为了有效阐述,和根据目前国内楼市的发展态势,下面我们先来建立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如下:

如上图所示,在量价的二维结构内,当下,国内楼市整体上正处于第三象限向第二象限变迁的过程中,上面的两类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

相对而言,量的问题,在目前比价格的问题更加严重,库存7.3万亿平方米,才是当前最急需要去化解和破解的首要问题,因为价格的稳定性更容易守住。因为从市场终端来看,经济大盘并未出现严重的问题,个体对资产的价格和价值,都一直在坚守,波动并不太大,毕竟,这对关系每一个人和家庭财富值,市场终端自然有自己的防火墙和相应的壁垒。

再者,去化量的僵持和萎缩,会快速传达到土地和投资端,最后必将导致整个产业链条难以有效运转。

房屋存量高企,不可能有效推动投资端的变化,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无需多言。

再退一万步讲,假设国内的房子价格全部跌倒1000元每平米,就会激发出大量的购买力吗?

这并不见得,因为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必然会引发更严重的抛售潮,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故而,在合理的范围内,市场终端和民众,绝对不会无限制地压低售价,因为,这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只能适得其反。

所以,从这一朴素的角度来看,价格的稳定,比量的稳定更强,卖不动的时候,自然会考虑降价,这是人性;但是,你要他免费送给你,也基本不可能,这也是人性。

也因此,波哥看楼市觉得,很多人都把价格在一定阶段内的降低视为洪水猛兽或恐慌,就显得很矫情和惨白了。

而且,现在国内楼市的情况,也并不是缺少价格层面的合理支撑,而是有价无市。

这是什么意思?

倒推过来,依然是卖者如云,新购买力匮乏所导致的。

也就是,量的累积过多,而逼迫市场终端去以价换量,这是市场自动有效调节的必然。

简而言之,量的淤堵,我们认为,才是当下楼市的核心症结所在。

同时,在上述的三个数据中,房企销售业绩的下滑,也并没有那么悲观,综合起来,还是“量”的问题在影响,由于考虑到价格和交房保障等,很多人选择了二手房,而让新房市场的销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实际上,这也可说明两点——

首先,量的影响太太,这包括新房和二手房,也包括客户量;

其次,则是新房和整体市场的价格,并没有受到那么非常严重的冲击,有其合理的边界和防守。

因此,高盛从价格继续下跌入手来判断明年的企稳,很难经得起推敲,因为,只要巨量的库存没有得到有效的消化,楼市的大趋势也不会有效扭转。

为什么,最近深圳等城市能跑起来,仅仅是价格大幅下跌的原因吗?

完全不是这样。

主要是市场信心有所提振,楼市库存去化周期下降所导致的,当然还有城市的因素,这总结起来,就是“量在价先”的真实表现。

如果只考虑价格和城市层面的因素,那么为何深圳旁边的广州,却那么不理想呢?

在相邻的两个一线城市,其楼市态势完全是两码事,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这只是价格高低的问题吗?

对此,大家可以去深度思考一下。

其本质差异就是一点——没房子卖了,和一大堆房子等着别人去买,其中的境况肯定不同。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其价格自然会提升;反之,即为物以多为贱,如此而已。

再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假设市场上有500个差不多的李子柒,你还会李子柒的视频好看吗?

基本都会呕吐了。

好了,不扯多了,有鉴于此,波哥看楼市独家认为,那些只会简单堆砌数据和只拿价格来说事的人和机构等,虽然看出了一些问题,但基本都在空中飘着,迷乱了自己也迷惑了他人。

写在最后:

综上,今天本来是想主要去观察楼市回暖和价格下跌的问题的,可是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波哥个人觉得这两个问题都不尽然,颇有点“白毛浮绿水”的清浅的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故而,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今以本文简述之,以供各位大咖批评指正。

因为,我们认为,众多政策已经深刻表明,对国内楼市的价值和走向,基本都在“红掌拨清波”了,早就破除了许多的迷雾,慧剑频出,有效消解了许多的寒气和冰霜,距离楼市回暖的进程会越来越近。

个别境外蛮夷所讲的什么价格再跌25%之类的言论等,基本都是西方的诸如鸡蛋+牛奶+面包的早餐吃多了的缘故,并没有搞懂中国人的早餐会有那么多的变化,和缺啥补啥的传统模式。

比如,在鸡蛋方面,我们有当归蛋、甜酒冲蛋、荷包蛋、水煮蛋、天麻蒸鸡蛋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这是西方人很难理解的了的。

最后,简单归纳一下:

中国楼市,必然会逐步好起来,渐渐回暖,将是一个大趋势,虽有困难,然并未伤及根本,其内在源动力依然强劲;

假如,价格再跌20—25%,在我们整体大局面前,也就那么回事,最后去库存必将迎来新的局面。

近期,最近波哥拜读了好几篇文章,都提到了价格下跌25%的问题,在上面的高盛之外,还有一位网友天天在加拿大混的,基本都把中国房价再跌25%看成了一个天大的事情,其实,在波哥看楼市看来,这都非常的可笑。

按上述高盛的观点,再跌25%,也就是40%,还有60%的价值在里面,并没有旅居加拿大那位朋友所说的那么夸张,他好像觉得中国的资产价值天塌了一样,小题大做,还是回来多吃几顿中国的早餐吧,不然会在加拿大丢中国的脸。

至于高盛的观点,就更值得深思了。

最后,按上述分析模型,波哥看楼市认为,借助局部的热度的有效扩散、慢慢带动其他各区域层级城市的提振等,中国楼市总体逐步走出当前的阴霾和寒冬,可能要耗费一点时间,但在举国上下的众志成城下,从第二象限向第一象限变化,将是必然,也不会太遥远了。

找准了病症,开出了合理的药方,不为某些似是而非的外部声音所惑,科学望闻问切,治大病如烹茶煮鱼一样,需要的只是文武之火等方面的不同而已,有效调理,培元固本之后,必定会龙精虎猛,活力四溢。

说白了就是,中国楼市的问题,只有“中医”才能彻底根治,“西医”那种仅依靠仪器、动不动就割肉或截肢的模式,其内里并不适合中国。

对我们而言,在确认的病症下,最后,皆是药材配伍、剂量和火候的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一切都可以逐步调理过来。

故而,国内楼市的逐步回暖,必然会出现。

--------------------------------------------------------------

本文为「波哥看楼市」(ID:bgkls2023)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

0 阅读:273
评论列表
  • 2024-12-07 18:56

    生是不可能了 不降就不错了

  • 2024-12-10 22:29

    跌30%,然后再……20%。[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