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我们担着!违反规定无人敢拦,17位苏军高官数秒后全部惨死

审度 2025-03-30 19:42:10

1981年2月7日,苏联发生了一件事,导致四大舰队之一的太平洋舰队的整个高层,在短短一分钟内几乎全部报销。

得知此事,苏联高层极为震怒,同时也大感背后发凉——根据克格勃方面的说法,很有可能是CIA间谍从中动了手脚。

要知道,机上52名死者中有17名将军,其中包括一位海军上将、一位海军中将和一位陆军将军,倘若克格勃所谓的那名间谍当真存在,后者又能实现如此“壮举”,可见苏维埃联盟简直让敌人渗透成了蜂窝煤。

因此,苏联高层下了死命令,必须一查到底。倘若这真是美西方干的好事,半年后的“西方-81”可就不只是演习了。

哪知真相水落石出时,当局却不敢吱声,将此事归咎为“一场意外”后匆忙结案,最后让一名无辜的上校背锅。

事情是这样的:1981年2月1日,苏联海军四大舰队精锐齐聚在列宁格勒海军基地,在时任海军总司令的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的主持下,一年一度的海军联合作战演习拉开帷幕。

与往年一样,苏联海军在这场盛大演习中完成了极为出色的表演,给予北约以极大的震撼。为期一周的演习很快过去,在西方世界的一片惶恐中,各部队收拾东西准备回老家,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怎料在这个过程中,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1981年2月7日,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高层依次登上一辆图-104A双发动机喷气式中程客机,打算返回位于海参崴的司令部,其中就包括时任舰队司令安杜尔特·斯比利德诺夫海军上将和舰队航空兵司令戈奥尔基·巴甫洛夫海军中将。

某种意义上讲,这款图-104飞机算得上是苏联的“传奇机型”,它是图波列夫设计局在图-16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来的。

1956年,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在访问英国之前,为了展现大国风采,要求相关部门设计出一款足够大的客机,他正是乘坐该型飞机完成的访问。然而早期的图-104不但配置十分简陋,据说在技术上还相对不成熟,赫鲁晓夫着实是为了面子活受罪。

此后,图-104相继衍生出图-104A、图-104B两种型号,配置都相当豪华,尤其是图-104B,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30个座位,达到了100座。但话又说回来,该型飞机毕竟最初是款轰炸机,在结构布局上与客机有着很大差别,这也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当天,载有17位将军的客机刚升空约50米,突然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头向地面栽去,从失控到遇难的过程仅有短短8秒,而距离飞机升空也不过1分钟。

此事令苏联高层颇为惊骇,要知道,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了那么多年,苏军一共也才损失了458名将官,其中只有4位海军将领,而这短短8秒钟就一次性报销了17位,这传出去岂不令国际社会贻笑大方?

人们试图从飞机的黑匣子中寻找答案,可由于灾难的过程实在太短,飞行员甚至来不及发出呼救,只有导航员惊恐地喊了声“我们这是要去哪儿?”。

克格勃方面第一反应是认为这很有可能是美国间谍的杰作,然而经过由国防部、海军司令部和图波列夫设计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初步调查,他们很快就遭到打脸——这场事故的真相,甚至比遭敌人渗透说出来更让人蒙羞。

1990年,刚上任苏联国防部长的亚佐夫元帅受邀访美,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他在参观美军基地的过程中始终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哪哪儿都瞧不上,将空降兵的训练戏称为“耍马戏”。

然而,当他在聊天中了解到美军的收入水平后,脸上立马浮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忍不住低声嘀咕道:我要是能有他们普通士兵的收入就好了。

由此可见,彼时的苏联财政已经窘迫到了何种程度,让一位位高权重的苏联元帅都能如此感慨。而把时间往回推十年,即便1981年苏联名义上仍处在其国力鼎盛时期的末期,账面实力依旧强得可怕,可衰落已初见端倪。

不过虽然如此,当局尚且能保障一小部分人的权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权阶层”——这一点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例如,按照苏军的规定:乘坐飞机时,每名乘客准许携带的行李原则上不能超过20公斤,可事实上,事故当时,整个机舱都被塞得满满当当。

众所周知,苏联一直坚持物资供应制度,国家富裕时,它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而当国家衰落、物资匮乏时,物资就不可避免地有限确保大城市的供应。

于是尴尬的状况出现了:彼时苏军高级将领的工资虽不低,但太平洋舰队总部位于海参崴,地处偏远,将军们即便手里有钱,很多稀罕物件也很难接触得到。因此在他们看来,每年一度的联合演习就成了享受生活的好机会,就算不能拖家带口,起码也要准备够钞票大肆采购一番——这简直跟度假没区别。

要说这些地位显赫的将军,他们过得日子也实在可怜:根据苏联官方的调查报告,失事的图-104A客机上居然还有好几吨打印纸!原来,比起海参崴,列宁格勒的打印纸物美价廉,将军们便趁机狠狠地屯了一批货。

此外,他们还采购了大量新式家电、家具,格式漂亮衣服等等,只要看到新奇玩意儿就买,根本不差钱。结果在返程当天,这些东西一件件地被抬上飞机,整个机舱都几乎被塞满,已严重超载。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列宁格勒刚刚下过一场雪,天气预报表明很快又会有一场更大的降雪。本来飞机在恶劣的环境中就容易出问题,而堆满机舱的货物无疑又破坏了飞机的平衡性。

事实上,工作人员并非没有做出警告,这些货物也完全可以通过列车运回海参崴,将军们却执意要一并带回。

不仅如此,将军们居然以为对方只是在提醒苏军纪律,当即拍着胸脯对机组人员打包票:赶紧起飞,出了问题我们担着!

明知这种做法已严重违反纪律,可彼时“特权阶层”的存在已不是什么秘密,对于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谁又敢去冒犯呢?无奈,飞行员只好硬着头皮起飞,最终酿成惨祸。

可笑的是,当局为每一名高级军官都配有保险箱用以存放机密文件,许多将军坚持要把这沉重的铁箱子随身携带。倘若其中真有机密,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可调查中,人们发现这些箱子大多是空的——将军们对象征自己身份地位的东西执念到了这种程度,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当爬升至约50米后,飞机遭遇一股强侧翼气流。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立马做出应对,但下一秒就察觉出了异常:飞机根本不听使唤!

原来,为了带走更多货物,连原本没有仓储功能的飞机尾部都被塞满了东西,这也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飞机以极快的速度栽向地面,无论是罹难者还是旁观者,大伙儿都没来得及做出反应。

有关这场事故的调查,我们可以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当局一开始怒不可遏,要求相关部门彻查,不久便不再吱声。最后,官方给出了“飞机由于襟翼开启的不对称性导致机体倾斜而坠毁”的解释,将这场事故完全归咎为一场“意外”。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远东航空师运输机团团长雅科夫列夫上校莫名其妙地成了“罪魁祸首”,受到象征性的处分。与此同时,当局选择“低调处理”,封锁消息,因此在许多年里,民众对此事一无所知。

此外,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康斯坦金·阿姆巴罗夫海军少将本来也应乘坐这架图-104A返回,然而此时他刚好退役,不再属于“特权阶层”的一员,失去了登机资格。谁能想到他反而因祸得福,意外捡回一条命。

在这场灾难中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太平洋舰队:原本最为强大的太平洋舰队此后在苏军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图-104A客机也在不久后被迫退役。

6 阅读:2693
评论列表
  • 2025-04-01 16:27

    咱们中国人讲究的是个吉利,你确信这个飞机型号非要叫104?反正咱们都懂[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