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事例展现了弱国无外交的悲惨境遇。
1. 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 鸦片战争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 2100万银元等,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交上毫无话语权,只能任由列强宰割。 甲午战争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同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这不仅使中国的领土进一步丧失,而且巨额赔款使中国的经济陷入困境,也让其他列强更加看清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巴黎和会: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希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然而,帝国主义列强却无视中国的合理诉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顾维钧等人据理力争,但最终无法改变这一结果,这充分体现了弱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无奈和悲哀。 九一八事变后的外交困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并申诉,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提出严重抗议,中国政府还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得到支持。但国联的调查和美国的表态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日本继续其侵略行动,而苏联也表示采取不干涉政策。
2.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在与欧洲列强的外交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军事干预,逐渐剥夺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和主权,如巴尔干地区的大部分领土被列强支持的民族独立运动所分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站在德国一方,战败后更是面临着被列强彻底瓜分的命运,其领土被英法等国划分势力范围,国家几近崩溃。
3. 比利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比利时在欧洲属于小国,尽管其中立地位得到国际承认,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未能避免被侵略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为了绕过法国的防线,不顾比利时的中立地位,悍然入侵比利时。比利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在强大的德国军队面前难以抵挡,国家很快被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利时再次被德国占领,其政府流亡海外。比利时在国际外交上无法阻止强国的侵略行为,只能被动地承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4. 波兰的多次被瓜分:波兰在历史上曾是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但后来逐渐衰落。在18世纪,波兰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国家灭亡,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长达123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波兰的外交努力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其周边的强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毫不留情地瓜分了波兰的领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才得以复国,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又再次遭到德国和苏联的瓜分,国家再次陷入苦难之中。
5. 迦太基的灭亡:迦太基是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强国之一,但与罗马共和国相比,其综合实力逐渐处于劣势。在与罗马的三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尽管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国家实力的差距,最终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被罗马彻底击败。罗马军队摧毁了迦太基城,将其居民卖为奴隶,迦太基国家从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