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风景里,怎能没有银杏?
碧云天,黄叶地,金灿灿的银杏俨然已成为公园、街边一道温馨而明丽的风景线。
暖阳透过稀疏的枝丫,斑驳地洒在落叶之上,每一片都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那金黄的美好,如同翩翩飞舞的蝴蝶,在空中轻盈地飞舞,也悄然飞进了人们的心间。
苏轼曾赞美银杏:“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秋天的银杏,美得摄人心魄,若不出门看看,岂不辜负了这大好时光?
〔1〕
《瑞鹧鸪·双银杏》
宋·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银杏树属于雌雄异株树种,雄树只开花不结果,雌株借助风力授粉后孕育果实。所以,银杏树也被称为“爱情树”。
李清照在押运书籍器物南渡途中,有感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写下此词。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首联,词人将银杏的风姿,描绘得既雍容又不失谦逊。银杏风姿高雅而从容,虽不张扬,却足以让宴席上的甘橘相形见绌,甘愿为之陪衬。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颔联,词人将银杏的境遇与自己的身世飘零相结合。有谁能怜惜饱受风雨洗礼的银杏呢?尽管环境恶劣,但其依旧坚韧不拔,未曾有丝毫枯萎之态。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颈联,运用典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是谁将这并蒂连枝的银杏果摘下来?如同醉后的唐明皇倚靠在杨贵妃的身旁。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尾联,使用谐音手法,表达了词人与丈夫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易安居士轻轻地将两枚洁白鲜亮的银杏掰开,夫妻两人一人一颗,想要细细品味一番它的滋味。
词人借银杏的高洁和坚贞,表达自己在动荡岁月中的坚守与不屈,双银杏的并蒂连枝也象征着词人与丈夫在逆境中的相依相伴。
〔2〕
《银杏》
宋·张商英
鸭脚半熟色犹青,纱囊驰寄江陵城。
城中朱门翰林宅,清风六月吹帘旌。
玉纤雪碗白相照,烂银壳破玻璃明。
因为银杏树叶像鸭子的脚掌,所以银杏也被称为“鸭脚”,到宋朝时才称之为“银杏”。
明代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白色,今名白果。”
张商英是北宋后期的宰相、书法家,诗人笔下的银杏,变为美丽的化身。
当银杏的果实尚未完全成熟,外皮还泛着青绿色的时候,人们便将其用纱囊包裹起来,通过快速传递的方式,将它们送到繁华的江陵城。
江陵城中的那些显赫人家的宅邸,六月的清风,轻轻吹动着帘幕,给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
女子纤细如玉的手与洁白的瓷碗相互映衬,清新而雅致。银杏的壳破裂后,果肉晶莹剔透,宛如玻璃般明亮。
〔3〕
《晨兴书所见》
宋·葛绍体
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平时没有时间去观赏太阳和月亮,任凭日月在天空自在东升西落。
也不太注意打理容颜,只好任由那寒冷的风霜,染白自己的鬓发,凌乱自己的头发。
清晨时分推开门,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金黄的银杏叶纷纷扬扬,如蝴蝶般随风翻飞,铺满了庭院,壮美的景象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这一刻,诗人才忽然惊觉,时光匆匆,秋色将尽,自然界又成功地进行了季节的更迭。
很美的一首诗,尤其是“满地翻黄银杏叶”,生动地描绘了秋天银杏叶落的场景,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4〕
《赠古泉上人》
明·刘熠
花深竹石迷过客,露冷莲塘问远公。
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
通往古泉上人居所的道路两旁,繁花似锦、竹影婆娑,奇石嶙峋。
花之茂密,竹之清雅,石之坚韧相映成趣,宛如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来往的访客行走其中,仿佛要迷失了方向。
莲塘边露珠凝结,带来丝丝寒意,诗人轻声与隐居于此的高僧——古泉上人交谈。
寺院的台阶上长满了青苔,日复一日,无人清扫,任由其自然地存在,显得古朴而清幽。
金黄的银杏叶在秋风中旋转、飞舞,缓缓飘落到大地上,宛如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远公”,通常指东晋高僧慧远,此处指古泉上人。这首诗将自然之美、隐逸之趣融为一体,勾画出一幅幽静深邃的画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