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
小年有祭灶、扫尘、贴春联、吃麻糖等风俗习惯,无不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小年过后,春节的氛围更加浓厚,让人心生期待。

【1】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2】
《小年日,仍宿北山》
元·范梈
腊日才过又小年,那堪泽国雨连天!
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
【3】
《武冈道中小年》
明·黄公辅
马蹄遍历雪花天,客路惊心又小年。
寒满疏林时序改,晓侵野色雾烟连。
故园何处梅花发,瘦影横空沼砌边。
已报春光消息近,驲亭索寞怅风前。
【4】
《纵笔三首·其三》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5】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6】
《岁晚书事》
宋·刘克庄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7】
《交年节日有感·其二》
明·解缙
时俗江南重小年,河湟此夜重凄然。
抱衾冀作还家梦,想见严亲尚未眠。
【8】
《二十四日》
宋·文天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时如有水,风欲不同天。
家庙荒苔滑。
【9】
《小年二首·其一》
明·林光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
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
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
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10】
《拜年人》
宋·苏泂
小年踯躅随群队,长大悲伤怕物华。
爇罢天香天影室,不行人事便归家。

【11】
《献寿诗》
宋·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12】
《小年夜》
明·吴与弼
虚堂明烛小年时,子弄瑶琴父咏诗。
会得心中无事旨,乐夫天命复奚疑。
【13】
《小年夜绝句》
明·吴与弼
煌煌银烛照良宵,乐此升平荷圣朝。
门户恍思前甲子,肃然世泽感迢遥。
【14】
《乙酉腊月二十四夜》
清·弘智
故乡风俗重今夜,儿女班班列堂下。
今当树折巢破时,羽毛零落怜枯枝。
旅舍檐前一回首,上有白发下黄口。
望空剪纸告坟墓,两眼泪接三杯酒。
难道年年坐死苦海中,愿为落叶随飘风。
【15】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16】
《二十四日洞庭舟中》
清·旷敏本
洞庭三日棹,岁晚惜残晖。
水落湖身瘦,沙平雁影微。
酤帘排作幕,渔网市成帷。
户庆小年节,偏予一叶飞。
【17】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18】
《送灶》
清·查元鼎
酬君海外佑行厨,持惯长斋合笑吾。
晨夕餐从辛苦得,盆瓶礼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阙,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东南兵燹静,安排茶灶泛西湖。
【19】
《小年夜对酒忆吕徐二佥宪》
元·刘崧
陌头飞雪浥轻尘,江上寒云限去津。
对酒远怀同舍客,维舟犹作异乡人。
谁家村鼓驱傩鬼,何处香饧事灶神。
明日东风京国道,满头华发为谁新。
【20】
《行都钱岁》
宋·孙嵩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
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