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2月12日,最高检披露的黑龙江省鸡西市原副市长李传良贪腐案,因其涉案金额高达31亿元、查封房产1021处,成为全国涉案金额最大的职务犯罪没收程序案件。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其精心策划的“外逃后路”:2017年辞职、2018年潜逃境外,直到2020年才被立案调查。
这三年半的“空窗期”,他究竟如何转移巨额资金?腐败细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失控与制度漏洞?

---
说实话,当我看到第一财经在2月12日报道该条消息的时候,我是瞪大了眼睛。我甚至心里默算31亿,如果每天赚100万,得需要多少天才能赚到?
也不怕大家笑话,我不是没算出来,是算出来后,我不相信自己算的结果。如果一天赚100万,一年就是3.65亿,十年是36.5亿,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真有本事,每天能赚到100万,也得需要八年多点的时间才能赚到这31亿。
更何况,普通人可能干了一辈子,也攒不下100万。
我怎能不惊讶?
话不多说,还是详细介绍一下该案的涉案金额以及时间线吧!
一、涉案金额与时间线:从副市长到“巨贪外逃犯”1. 涉案金额31亿的构成
- 李传良被指控贪污29亿元、受贿4892万元、挪用公款1.1亿元,并通过实际控制公司承揽工程非法获利7325万元,总涉案金额达31亿元。
- 案发后,执法机关查封其房产1021处、土地27宗、汽车38辆(含雷克萨斯、大众辉腾等豪车),冻结资金超14亿元及18家公司股权。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几点:
房产1002处,土地27宗,汽车38辆,是被查封,也就是说,这些都被收归国家,其并没有卖掉然后将资产转移。那冻结的超18亿资金和公司股权就更不用说。因此,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最起码挽回了很大一部分的损失。

2. 外逃与立案的时间差
- 2017年3月:李传良辞去公职,时年54岁。
- 2018年11月15日:潜逃境外,此时距离辞职仅过去1年8个月。
- 2020年7月:黑龙江省监委对其立案调查,距其外逃已近两年;同年9月,官方首次通报其涉嫌贪污、受贿、钱色交易等罪行。
- 2024年10月:法院公告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其缺席审判,将成为国内职务犯罪没收程序的标志性案件。
看过时间线后,我们不仅要问,才54岁时,工作岗位又非常好,却主动辞去公职,在当时估计很多人都会不理解,但现在看来,他应该是为自己想好了退路。毕竟如果他有职务在身,想要离境确实有难度。也就是说,再想好要辞去工之前,应该想好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吧?
我想是这样的。
---

还有,我想很多网友都非常好奇,他不过是一个市的副局长,怎么就能捞这么多钱呢?
那得益于他长期掌控“钱袋子”。
1. 长期把控财政命脉
- 李传良自1983年进入鸡西市财政局,深耕25年,2003年升任财政局局长,兼任市国资办主任、农业开发办主任,可以说,他牢牢掌控地方财政大权,因而也给了自己捞好处极大的方便。
- 2012年升任副市长后,主管城建和保障房项目,其任内推动的“福地洞天”等保障房工程,成为其贪腐的重要掩护。
2012年时,房地产正如火如荼,而且他还负责主管城建和保障房项目,其本人又贪得无厌,可想而知,他在这期间,得有多贪婪和疯狂?
2. 腐败手段:公私交织的“商业帝国”
- 据悉,他是通过实际控制的18家公司(涉及能源、矿产、房地产等领域),将贪污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房产建设,甚至挪用公款注册空壳公司。照着自己手里有权势,可以说是为所欲为了。
- 而其被查封的1021处房产中,99%位于鸡西市,多为其控股公司名下的小区住宅、车库及门市,部分涉及保障房项目,暴露其滥用职权的“双重面孔”。
不过让我诧异的是,这些事他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吧?他的所作所为,当时为何就没有露馅儿呢?
---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了,既然捞了这么多钱,他肯定要想后路,必然会想方设法将这些见不得光的钱转出境外,咱老百姓去银行转账五万块钱都受限,他捞了这么一大笔钱怎么转出去呢?

根据这个疑问,我就稍微分析一下!
三、资金转移之谜:拉杆箱装现金、跨境洗钱1. “后路”如何铺就?
- 早期转移:2014年,李传良就通过孙成祥、董玉琨等人,将500万元赃款装入拉杆箱,又经过很复杂的操作,将这笔赃款转移至香港。虽然2021年,两名协助者因掩饰犯罪所得罪分别获刑。 但已过去七年,也就是说,人家目的达到得逞了,而这七年间,这500万会被其如何处理,不言而喻吧
- 境外资产隐匿:而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通报,李传良外逃前已向境外转移部分赃款,但具体金额未公开。案发后,境内查封资产超14亿元,但外界推测其境外藏匿资金规模仍存疑。而具体是多少,我估计,连他自己都无法说出具体的金额了。
2. 那么,为何三年半后才立案呢?
- 李传良辞职后“安全期”长达三年半,是不是暴露出对离职官员监管的滞后性?据悉,他可能其利用职务余温、人脉网络及境外身份掩护,因而延缓了调查进程。
所以他一个人跑了,曾经为其打掩护的人又在哪里?
---
四、不可思议之处:权力失控与制度反思1. “裸官”预警缺失
- 李传良辞职后迅速外逃,却未触发早期预警机制,让人诧异。其长期掌控财政、城建领域,权力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为贪腐留下空间,更让人不可思议。
2. 腐败链条的“共生性”
- 检察机关起诉其关联犯罪37件47人,包括协助转移资金的“白手套”和利益输送对象,就像我前面质疑的,此事凸显腐败网络盘根错节。
3. 追赃与追逃的“持久战”
- 最高检强调“违法所得应追尽追”,但李传良至今未归案。2024年,检察机关对21名外逃官员批准逮捕,彰显“天网行动”决心,却也折射跨境追逃的复杂性。
如果这种贪官跑了之后就跑了,怎能不让人愤怒?毕竟他带走的可是民脂民膏,而像他这种人,如果无法被法律制裁,岂不是让人遗憾?
因此,李传良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能人腐败”的典型路径:长期把持关键岗位、公私利益交织、离职后利用“安全期”外逃。毫无疑问,其31亿涉案金额与千处房产的背后,是权力失控的恶果,更是制度监管的警钟。所以我相信很多网友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想法,一定要将其抓回来。不能让这种堪比合身的贪官就这样在外面逍遥法外,逍遥自在。
中纪委说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可,其所言:“外逃不是出路,世上没有避罪天堂”。
所以我认为:此案不仅考验司法追赃的力度,更呼唤对“裸官”监管、公职人员离任审计等制度的深层革新。
---
参考资料:综合自第一财经、闽南网、最高检通报、《人民法院报》公告及纪委监委披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