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再次引发全球关注,原因是他们在南太平洋进行了一次“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这个动作可不仅仅是为了看看导弹还能不能飞,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向外界释放了一种信号:美国的战略核威慑力依旧强大,并且他们有意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
【“民兵-3”发射瞬间】
在这次测试中,美军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导弹,成功击中了夸贾林环礁的目标,飞行距离达到7000公里。尽管环球飞行看似只是一场常规的技术校验,但它背后的政治意图显然不仅如此。
特朗普政府上台已有一个月,这次发射恰逢美俄就乌克兰问题进行和谈,难免不让人猜测美国在为谈判加码,以求在国际舞台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通过展示自身军事力量,美国想要确保俄罗斯在谈判桌上不敢轻举妄动。同时,考虑到俄罗斯的洲际导弹目前存在技术问题,美国此举也可能是对俄方实力的一次试探。
有趣的是,美国试射导弹后不到24小时,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南非会面。这场会晤的时机耐人寻味。两国不仅就俄乌冲突展开了详细讨论,而且中方重申以政治方式解决争端的决心。
【拉夫罗夫和王毅】
王毅的出访,除了讨论俄乌冲突,还旨在强化中俄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可以说,中俄这对“好伙伴”的关系不会因任何外力而动摇。而这样的会晤,也给其他国家发送了一个强烈信号:中俄的牢固合作关系,已然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稳定力量。
再回到我们的主角——“民兵-3”。虽然这次试射被美军定义为成功,但也掩盖不了其背后的隐忧。
从数据上看,“民兵-3”已经步入暮年,最年轻的型号也有47年高龄。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却依然没有放弃它,可见新一代导弹项目“哨兵”的折戟有多么惨痛。
“哨兵”项目由于预算超支而被中止,直接导致美军不得不继续依赖这些老旧的“民兵-3”。实际上,美军频繁的试射也暴露了他们对这些老古董的信心不足,毕竟过去几年间,不乏有试射失利的黑历史。
【东风-31AG试射】
在中国东风-31AG陆基导弹成功试射后,美国显得愈加焦虑,这种焦虑换来的频繁测试既是求稳,也有些疲于奔命。
当然,这里就不得不谈到美国的核威慑力问题。尽管这次试射无疑向世界传递了一种“不容小觑”的威慑信息,但如果深入分析美国现有的弹道导弹技术,我们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美国曾是全球核武器技术的翘楚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与中俄相较后,整体实力显得不那么占优了。
俄罗斯拥有的“萨尔马特”超级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力量强劲,中国的东风系列同样在不断进步中,使得美国在这条赛道上不再具备压倒性优势。
“民兵-3”的老化问题显而易见,即使通过频繁试射测试性能,能否真正顶得住实战也是个未知数。很难说,这样的核威慑力在中俄面前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