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4 月 5 日,成都双流某小区发生一起悲剧:5 岁女童在停车位附近蹲玩时,被特斯拉车主张厉(化名)启动车辆右转碾压身亡。交警部门认定张厉负全责,其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批捕。2025 年 3 月 26 日,家属出具谅解书后,张厉被取保候审,案件将于 3 月 28 日宣判。
责任划分争议车主视角:张厉家属称,女童身高不足 30 厘米,处于驾驶视线盲区,且特斯拉 360 度预警系统未触发报警。公诉人虽承认盲区存在,但仍以 “未绕车观察” 为由定罪。物业责任:全封闭小区保安违规放行非业主儿童,未履行登记义务。成都 2024 年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要求 “严控外来人员”,但本案中安保措施形同虚设。监护缺失:女童父母在小区外经营店铺,放任其独自进入陌生小区。类似案例显示,监护人因未尽职责被判担责(如 2024 年上海荡椅致死案中家长自担 40% 责任)。
法律定性分歧罪名争议:检方以交通肇事罪起诉,但辩护律师援引《刑法》第十六条,认为事故属于 “不能预见的意外事件”。交通肇事罪通常适用于公共道路,而本案发生在封闭小区,法律适用存疑。谅解书作用:家属谅解可减轻量刑,但不改变定罪。华律网指出,谅解书对轻罪影响显著,但重罪案件中作用有限。
特斯拉技术质疑预警系统缺陷:涉事车辆宣传的 360 度预警未生效,与其他案例中特斯拉雷达失效、摄像头错位导致主动安全功能失灵形成印证。2023 年特斯拉曾因制动液位传感器问题召回 Model X,本案车辆若为同款,可能存在类似隐患。自动驾驶争议:车主称因信任特斯拉安全技术才购车,但若系统未按宣传发挥作用,或涉及虚假宣传。
三、深层社会反思科技依赖的代价特斯拉 “自动驾驶” 宣传易使车主放松警惕。2024 年特斯拉 8.0 系统升级后,强制要求双手不离方向盘,但本案中预警系统仍未触发,暴露技术局限性。类似案例显示,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导致事故频发(如 2023 年美国 Model X 追尾事故)。
小区安全治理漏洞成都成华区 2024 年通报小区消防通道被占、设施维护滞后等问题,反映物业监管普遍薄弱。本案中保安放行非业主儿童,凸显制度执行不力。2025 年舟山某小区采光井事故中,物业因未及时修复隐患被判担责,本案物业或面临类似追责。
监护人责任边界5 岁幼童独自进入陌生小区,监护人未尽到 “合理注意义务”。《民法典》规定,监护人需对未成年人行为后果负责,本案中家长可能面临民事追偿。
四、舆论与司法博弈公众情绪撕裂部分网友指责车主 “草菅人命”,要求严惩;另一派认为 “意外事故不应苛责”,呼吁理性看待。特斯拉车主群体关注本案对自动驾驶责任认定的影响,担忧技术缺陷可能被忽视。
司法判决风向标若判张厉有罪,可能强化 “驾驶即担责” 原则,倒逼车主更谨慎;若认定意外事件,或引发对技术缺陷的追责潮。辩护律师称,若败诉将起诉特斯拉,这可能成为国内首例因预警系统失效追责车企的案件。
结语这起悲剧不仅是法律责任的划分,更是对科技信任、公共安全与监护责任的多重叩问。当技术承诺与现实风险碰撞,当物业监管与家庭监护双重失守,如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或许比单纯的定罪量刑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