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对刘备那么好?莫非公元189年那桩血案,作案者就是刘备与曹操?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5-01-29 11:43:48

曹操为什么对刘备那么好?这个问题,如果只看《三国演义》是找不到答案的。

三国乱世,群雄并起,根本就没有什么惺惺相惜,有的只是你死我活:袁绍和袁术是兄弟,曹操和袁绍是发小,刘备与孙权是郎舅,孙权与曹操也是姻亲,这些人照样打得你死我活,所以曹操在明知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却三次放过杀掉刘备的机会,肯定是另有原因的。

《三国演义》虽然号称三分虚七分实,但要是洗白或抹黑某些人、掩盖某些真相的话,一分虚就够了——那九分实,可能都是为了掩护一分虚而存在的。

曹操对刘备好得离谱,当然跟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无关,因为当时给曹操打工且谱系比刘备明确的刘邦、刘秀子孙不计其数,就连大汉天子刘协,也不过是曹操股掌之间的木偶而已,曹操又怎么会因为刘备那不值一枚五铢钱的“皇族身份”而对他那么好?莫非公元189年那桩血案,就是刘备与曹操联手做的?

在讲述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那桩血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刘备所谓的“皇族身份”和曹操给他的好处。

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一点在三国时期并没有任何人质疑,就连曹操和孙权,在骂刘备的时候,也只是说他“织席贩履”或“老虏”而没说他“冒认皇亲”。

古代的家谱文化十分发达,就连平民百姓也有谱系传承,很多人在分家的时候不争房子不争地,却一定要争夺家谱的保管和修纂权——谁手里有家谱,就有将别人“开除家籍”的权力,就连说相声的,也十分注重“家谱”,被除名变成“海清”,那是很多“著名相声演员”心中难以抚平的创伤。

刘备是汉室宗亲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这个汉室宗亲,远不及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的含金量高,甚至也不及在曹操身边当“司空仓曹掾”的刘晔高。

这里顺便说一句:曹操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才由司空晋升为丞相,此前曹操的属官一般都叫“司空某某”,比如我们熟悉的郭嘉郭奉孝,就是“司空军师(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把曹魏军师写成君谋,是为了避司马师名讳)祭酒”,东汉末年有两个刘岱,一个是初平三年(192年)被青州黄巾军在东平杀掉的兖州刺史,另一个是曹操的“司空长史”,曹操的族弟、曹仁的亲弟弟曹纯,也当过“参司空军事”,也就是“司空参军”。

曹操当司空的时候,就在建安三年以大汉天子刘协的名义封刘备为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建安三年的曹操只是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爵位是从老爹曹嵩那里继承的费亭侯晋升的武平侯。

武平侯、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曹操,与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刘备,这两人在建安三年好得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建安元年)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建安三年)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为了帮刘备,曹操先是派首席大将夏侯惇出战,夏侯惇战败并丢了一只眼睛,曹操亲自出马干掉了吕布,替刘备抢回了老婆孩子,这份情谊,按理说刘备应该感激一辈子,不管曹操是汉相还是汉贼,刘备都不应该整天琢磨着干掉他。

刘备是不是对得起曹操,读者诸君可能会有不同见解,但是曹操为什么对刘备那么好,却可以研究一下:曹操明知道刘备将来会成为他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为什么不听郭嘉程昱等人的建议,及早动手消除这个隐患?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刘备跟曹操,并不是在起兵讨董卓的时候才认识的,他们的友谊至少在公元189年,也就是汉灵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说刘备和曹操在汉灵帝时期就认识的,是著有《汉末英雄记》的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王粲当年的才学据说只在曹植之下,与曹植并称“曹王”。王粲是蔡邕的忘年交,也是吕布与郭汜在长安单挑的目击者,刘表之子刘琮举荆州降曹(或者说归汉),就是王粲劝说的。

王粲给曹操当过丞相掾、军谋祭酒,魏王国建立,王粲跟刘晔都任侍中,算得上曹操的绝对近臣,所以他说刘备跟曹操是老朋友,绝对可信。

按照王粲的说法,当年与曹操一起逃出洛阳并回乡招兵买马讨伐东卓的,不是陈宫而是刘备,这就牵扯到了公元189年的“吕伯奢全家被杀案”——史书可以证明,陈宫绝对没有参与作案,而且也没有在曹操“误杀”吕伯奢家人后离开曹操,这一点《三国志·卷七》和《后汉书·卷七十五》记载很明确:“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东击陶谦,令其将武阳人陈宫屯东郡。宫因说邈(陈留太守张邈)曰:‘……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迎之共据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变通,此亦纵横一时也。’邈从之,遂与弟超及宫等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之。”

史料中的陈宫绝非好人,他背叛曹操投靠吕布之后,又参与了背叛吕布的“郝萌之乱”:“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不管怎么说,陈宫都没当过中牟县令或功曹,更不曾“捉放曹”,但是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即使是替曹操洗白的《魏书》(不是《三国志》中的《魏书》,作者不是陈寿而是曹魏侍中、散骑常侍王沈)和襄阳令郭颁的《魏晋世语》,对此事也均有详细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这两部史料都说曹操作案时,吕伯奢并不在家,也没有去亲自买酒,更没有被曹操在半路击杀,同时却说了曹操并非孤身一人——曹操虽然武功不错,但是以一敌八大获全胜且全身而退,这显然不是曹操能做到的,他身边应该还有个剑术高手,而史料记载的曹操同行者,只有刘备刘玄德!

将《汉末英雄记》与《魏书》、《魏晋世语》对照起来看,读者诸君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在您看来,曹操对刘备好得出奇,是不是跟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那桩“吕家灭门血案”有关?

0 阅读:70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