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2025年2月3日
2025
万物复苏 静待花开
立春,
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一个节气,
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
并迎接新一个轮回的希望与美好。
1立春的由来
在古代,人们以观察太阳运行轨迹和地球位置变化来确定节气,立春标志着阳气开始升发,大地渐渐回春。
今日立春
四时轮替以“春”为首,万象更新以“春”为始,春之始谓“立春”。立春在“五九”最后一天,叫作“春打五九尾”;立春在“六九”第一天,叫作“春打六九头”。2025年2月3日是“数九”当中的“五九”最后一天,属于“春打五九尾”。一个“打”字,把妩媚的春天描绘得更具活力。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立春时节,天气转暖,枯柳生烟,柳眼渐醒,每一个枝条都睁开了眼,似乎在告诉人们:装扮一新的“春姑娘”正在款款走来。
春生万物
2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孕育着生机。
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迎接崭新的开始。
三候鱼陟负冰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3立春传统习俗
自秦代以来,中国古人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并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
同时,对于农户而言,立春又是一年繁忙农事的开端,故如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相关民俗,多包含着勉农劝耕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五谷丰登、仓廪殷实的美好期盼。
立春时节,我国民间多有“咬春”的习俗。俗话说“不时不食”,古人于立春日吃萝卜,是“咬春”的一种。除了萝卜,春饼、春卷等都可以“咬”。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食春饼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
踏春出游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4立春养生
顺应自然
立春之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应顺应春天特点,从饮食、起居、心理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注意保护阳气。
注意防疾
俗语有云:“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万物萌动,也容易滋生、传播细菌、病毒等,所以要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防止疾病发生。
饮食调养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逐步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的食物。
5立春诗词
在历代文人墨客中,以“立春”为题写诗的不胜枚举,留下了立春的经典诗句,这些诗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表达了立春时节的美好与生机:
南宋陆游的《立春日》:“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宋代诗人白玉蟾的《立春》:“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宋朝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宋朝诗人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春正月节》: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以崭新的姿态
开启诗情画意的又一年。
文字素材: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图片素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