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特务隐姓埋名8年,因一成语暴露,后来与张国立拍戏,活到92

晓雨历史观 2023-08-14 21:16:01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都希望中国能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为了顺应民意,国共在重庆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谈,这就是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努力,双方终于签订了协议,这也更让大家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不过对于老蒋来说,他专制独裁的想法却是从来都没有变过的。

01

1946年2月,19个民主团体在重庆校场口举行大会,李公朴、郭沫若等人都出席了活动。国民党特务接到上级命令,安排人手进行破坏,打手们对予以阻止的李公朴等人悍然动武,包括郭沫若在内的60多人都被打伤,直到周恩来、冯玉祥等赶到现场时,这些打手才悄然离去,这就是校场口血案。

这次的事件对时局的影响非常大,让全国民众看清了老蒋破坏协定的真面目,尤其是大部分向往和平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直都希望和平,不要打内战,这次事件后也开始思考,和平不了怎么办?祸根又是在哪里呢?

负责制造校场口血案的就是中统特务头子陈立夫,郑蕴侠则是这次血案的现场指挥者之一和实施者。郑蕴侠被称为是国民党留在大陆的最后一位高级军官。

他虽然是中统特务,但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的他,在抗战期间的台儿庄战役时,他奉命率领一个政工队参与了滕县守城战。后来还随中国远征军来到缅甸负责战时通讯。可见他对于抗日还是有过一定贡献的。

从1942年起,郑蕴侠开始在中统工作,先后担任中统重庆区的通讯组长、调查处行动组长等职。国民党败退时,他的职位也是可以前往台湾的,但由于重庆地区被封锁,他错过了飞往台湾的飞机,他只好计划逃往成都,再从那里想办法再进到缅甸,在缅甸的国军残余部队会合。

到了成都后他每天东躲西藏,过得提心吊胆,就想着到云南去,觉得那里可以躲避公安人员的追捕,结果半路来到贵州毕节时,就发现路已经截断了,只好掉头返回。最后他来到重庆濯水镇,打着投亲的幌子在这里安顿了下来。

1956年时,他还娶了个当地的女人为妻,他以为自己已经躲藏了好几年都没有被人发现,今后也不会有人知道他真实的身份了,就安安心心地在这里生活。

02

因为表现良好,镇子上派郑蕴侠到县里学习,然后到镇合作食堂做会计,按他所说,他是个苦出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看他在食堂工作时,算盘拨得很麻利,完全不像个新手,就有人注意上了他。

之后一次聊天时,郑蕴侠因为一个成语而彻底漏了陷,一个没念过什么书的人,还是解放后才认了几个字,却能将成语脱口而出,这太令人怀疑了,于是就有人到公安机关进行了报告,之后公安人员就对郑蕴侠的真实身份进行调查,刚好有一个当初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名叫汪恒兴的人,认出他来,揭穿了他中统特务的身份,郑蕴侠就此落网。

被捕后的郑蕴侠知道自己要为当年的错事付出代价,他如实地交代了自己的职务和以前的恶行,当时很多人都根本没想到这个老实巴交的会计居然会是特务。1958年,他被判入狱15年。他原本以为自己这次死定了,没想到只是坐牢就可以了。

1975年,57岁的郑蕴侠被大赦出狱了,听到恢复自由的消息,他不禁落下了眼泪,没想到自己还能得到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出狱后,回到贵州务川生活的郑蕴侠,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1961年还在狱中时,他就为作家罗广斌创作小说《红岩》提供了不少帮助。后来张国立主演的电影《草莽英雄》也找到郑蕴侠,他也竭尽所能地进行指导。多年来,他写了很多的文章,披露了自己当年的特务生涯,也希望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郑蕴侠心中始终有一个心结,他为自己当年在校场口制造的血案而深感内疚。2009年,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弥留之际,他的口中还念叨着“校场口”三个字,真的想回到那里,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忏悔!虽然像郑蕴侠这样经历过当年那场战争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祖国统一却是每一个国人共同的心愿,就像一位台湾记者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代人的心愿就是将台湾带回家!

1 阅读: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