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弄懂政策看参数
一是1985年6月底前各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均按照1.0计算。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低于1.0的,1991年底前各年缴费工资指数按照1.0计算;大于1.0的,1985年7月1日后至1991年底各年的缴费工资指数按照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
二是建账时间1996年1月
三是2023江苏省养老金计发基数8613元
四是过渡性养老金计发比例1.2%
参保人,出生1969年7月,1987年7月参工,2024年7月退休,总工龄445个月,1996年1月建账,建账前工龄102个月,建账后工龄343个月,基础养老金平均缴费指数1.175,过渡性养老金平均指数1.0820,个账199418.14元。

二、精准参数算待遇
基础养老金=8613(1+1.175)/2*445/12*1%=3473.46元
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建账前年限*1.2%=8613*1.082*102/12*1.2%=950.57元
406.6+(950.57-406.6)*40%=624.2
个人账户养老金=199418.14/170=1173.05元
合计5270.8 元
新基数8785重算:基础养老金=8785(1+1.175)/2*445/12*1%=3542.83
过渡性养老金406.4+(8785*1.082*102/12*1.2%-406.4)*40%=631.66
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变
重算养老金=3542.83+631.66+1173.05=5347.54元
三、 待遇分析
一是平均指数较高,个账余额较高,过渡性养老金计发比例1.2%,每工龄年月养老金144元。
二是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特殊,新办法高于老办法按40%计发。
三是影响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是工龄、平均指数、计发基数,当然也与平均指数的算法与采用、增发养老金、个账余额、增发待遇等很多因素有关。
特别声明:一是执行文件苏人社发(2024)4号、苏人社规(2022)1号;二是基础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采用的指数不同;1996年前参保与1996开始参保人员过渡性养老金使用指数不同;三是参保人员要弄懂两个文件精神,学会算平均指数及养老金计算;四是计发基数官方未公布,来自网传核定表;五是参保人有关数据来自网络,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