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核工业,国家成立309航测队,开始用飞机对湖南地区铀矿资源进行地毯式勘探。最早被发现的是郴州的711矿和衡阳的712矿。1958年随着一架军用飞机军机从黄材镇的乌龟山上空飞过时,发出一串“滋滋滋”的电流声响,才宣告716矿的即将诞生。
同前面发现的711、712矿一样,716矿生产的产品正是当年国家急需的铀矿石,也是制造原子弹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属于国家高度机密产品,矿山的位置并不好找,位于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的乌龟山境内,地处宁乡县西侧城郊位置,紧邻炭河古城,距离宁乡城区较远,有50多公里1小时左右的车程。
716矿虽然也是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但并不是一般的三线厂,从1958年发现铀矿资源后,都开始着手筹备建矿,1963年8月国家才同意在黄材建设湖南六矿,后更名为国营716矿,主要生产国家急需的铀矿石,出于保密需要,矿区只有代号716,通信地址为“长沙市宁乡县8号信箱”。
716矿虽然不是三线厂,但矿区建设依然遵循矿区办社会的原则,包括电影院、俱乐部、医院、子弟学校等在内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规模宏大,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辉煌,716矿形成了五大工区,开采高峰期时职工人数达1600多人,随居家属在3000人以上,整个矿区繁华程度不输几十公里外的县城。
尽管716矿规模宏大,但出于特殊使命的需要,只能隐姓埋名,不但矿区没有正式的名字,还从地图上彻底消失,矿区更是戒备森严,四周被铁丝网和围墙隔绝,大门口还有军人持枪把守,如果没有介绍信,别说进入矿区,就是在四周行走过路,都会被怀疑、甚至盘问。
曾经的716矿,战功显赫,尤其是1976年到1984年间,往来于716运送矿石的车辆络绎不绝,气势之壮观,成为宁乡县最靓丽的风景线,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矿区还为第一颗原子弹输送过原材料,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受到国防科工委的嘉奖令,可谓风光无限。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国家战略重心转移,又或是矿区资源枯竭,716矿终究没能抵挡住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消磨,在1994年被迫停产,根据国家政策,矿区实行整体搬迁,生产区搬到了宁乡县城,生活区则搬到了长沙,随着2002年最后一批员工的搬离,黄材镇的矿区就成了旧址。
不同于其它被废弃的三线厂,716矿颇为幸运,虽然矿井被关停了,但矿区并没有被废弃,不少村民入住矿区生活区的红砖楼房,沿袭过去的烟火气,大街小巷有儿童在游玩,阳台上换洗衣服还在随风飘扬,最闹热还是正午时分,家家窗户飘出饭菜香,远远望去,仿佛又回到那段辉煌的岁月,让人流连忘返,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