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有三位将领支持张国焘,他们结局如何?一人官至副国级

纵观历史2021 2024-11-01 22:11:52

1935年6月,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经过长途跋涉、在途中被国民党围追堵截的中央红军,衣服破烂,精疲力尽,反观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精力充沛。

当时,毛主席主张继续北上,在北边集结部队,参与抗日。张国焘则认为应该南下,借天府之国的便利,在混乱的革命局势里求得缓兵之计。

张国焘的野心这时已经充分暴露,他想凭借自己手中的这支部队,另起炉灶,以四川为据点,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党支部。

面对这样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为,大部分人都坚守立场,站在毛主席这一边。

没想到,红一方面军这边,有几位将领,没能及时看清形势,被张国焘巧言令色骗过去,支持张国焘南下。

这几位都是谁,他们后期的发展又如何呢?

第一位是何长工,他是老资历的共产党员,当年是他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南昌起义后的朱德,促成“朱毛”会师。

何长工与毛主席在“五四运动”期间相识,两人相见恨晚,后来还设计出我军的第一面军旗。本是毛主席的铁杆支持者,没想到在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上,何长工选择张国焘。

这个结果,让毛主席难以接受,而何长工到后来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期他主要在抗大工作,主管教育。

也正是这次错误选择,建国后,何长工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比同期资历很多老红军要差一些。

工作中,何长工一直勤勤恳恳,不论职位高低,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直到1980年,何长工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领导,这是“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的最真实写照。

第二位是邵式平,与方志敏齐名的职业革命家,军事能力出众,曾主持赣东北根据地的军事工作,让敌军闻风丧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革命家,两次发言支持张国焘的决定,让张国焘捞足政治资本。

后来,在朱德的劝说下,邵式平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此悔恨不已。进入延安后,邵式平先后到红军大学和抗大学习,仔细聆听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的教诲,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认识错误。

毛主席还鼓励他“知错能改,要向前看。”邵式平终于丢掉思想包袱,重新开始。

建国后,邵式平担任江西省长,创立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农村职业教育学校。

邵式平为江西的教育,开创新局面。1965年,邵式平因病逝世,年仅65岁。

第三位是罗炳辉,他就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主人公原型,出身云南汉族农奴家庭,早年因生活所迫加入旧军队,曾参加过讨袁护国运动和北伐战争。

受革命大势影响,罗炳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队伍。长征期间,罗炳辉接受毛主席指挥,率领红九军引开国民党部队主力,为长征主力争取时间。

然而,在“草地分兵”时,罗炳辉站出来支持张国焘的南下主张,后来他也认识到张国焘的错误,及时改正,仍旧紧跟毛主席的步伐。

抗战开始后,罗炳辉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后来和叶挺合作,一直奋战在抗日一线。他军事指挥水平高,曾根据自己多年的游击战经验,制定“梅花桩战术”。

多年的艰苦征战,让罗炳辉患上高血压。解放战争时,罗炳辉在解放枣庄战斗后,因脑溢血离世,年仅49岁。

虽然这三位将领都犯过错,但他们在认识到错误后及时改正,转而继续走正确的路。

也是我党的政策和毛主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让这些将领能在犯错后,还能担任相应的领导职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 阅读: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