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211年1月),东汉丞相曹操在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时感叹,说自己青年时期的梦想就是封侯并成为征西将军,那自己死后就可以自豪的在墓碑上写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几个大字。那征西将军曹侯有何魅力,为何让曹操在青年时对此魂牵梦绕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将军
东汉时将军并非常设官职,除大将军经常由辅政的外戚担任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三位重号将军都是时设时废,而杂号将军也是“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所以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的名号和人数都很少,使得将军含金量很高。
东汉的主要威胁是西部的羌人,他们经常侵扰凉州乃至司隶校尉所属的三辅地区,所以东汉朝廷为了抵御羌人,就与其爆发了一百多年的汉羌战争,几乎贯穿了东汉皇朝的兴亡始终。因此多数征西将军主要负责对付羌人,维护汉朝西部的稳定。而其他三位诸征将军的职责没征西将军那么显眼,所以征西将军是四征将军中含金量最高的将军。
二,东汉爵位
不过汉末曹操掌权,为了奖赏军功,于是将二十等爵中的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分别改为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这样汉末的侯爵又多了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三个等级,与关内侯和列侯形成了五个等级的侯爵。
三,征西将军曹侯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让县自明本志令)
建安元年(196年),兖州牧曹操迎接汉献帝定都许县,获封大将军和武平县侯,地位远在征西将军之上,可以说是初步实现了少时匡扶汉室的梦想。然而曹操在征讨群雄的过程中野心和实力都逐渐增大,就渐渐有了代汉自立的想法。
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已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让县自明本志令)
其实曹操的担心也并不是没有道理,霍光忠心耿耿辅佐汉昭帝与汉宣帝两代皇帝,可就在他死后,汉宣帝诛灭了霍家满门。因此霍光之后权臣都知道自己独揽大权后绝无善终的可能,只能篡位自立以保全家族的延续和富贵。
曹老板说他枭雄,奸雄也罢,一生未篡汉,他对大汉是有感情的。只不过大汉的问题太多,他只能选择破而后立这么一个办法,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国家。只能说,赤壁一把大火,把曹老板飘了的心给熄灭,他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佳乃至最后的机会。
开疆拓土是武将的最高功绩吧,汉朝东南拓的差不多了,北地又没什么可图的,西部当时还是块好地,不是现在的一片沙啊,汉朝很多青史留名的将领都是向西建立的功业,曹操说这话大概就和小朋友说长大当个xxx的差不多,都是找个流行时髦的说法。随便问问,为啥我总刷到你的文章?
凭什么自己一手一脚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让别人坐?
曹老板不代汉他手下就把他捅了扶曹丕代汉.........
时势造英雄[笑着哭],刘邦一开始也没想当皇帝啊[笑着哭],后来有机会入关中为王,也是激发了内心的欲望啊
曹一直自称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