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易中天在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写的几首诗

一杯醽醁 2024-02-12 06:55:22

△易中天在武汉大学校庆演讲

今年是武汉大学成立130周年,可谓嘉宾云集,高朋满座。我觉得最为风光而惹眼的有两个人∶一位是小米集团的总裁雷军,财大气粗,豪掷13亿捐给母校,可谓一骑绝尘,让人目瞪口呆。

另一位就是曾经是武汉大学毕业又在此任教过,因在“百家讲坛”戏说三国而出名的网红易中天教授,他捐的不是钱而是三首诗。两首七律,一首四言古体诗,这三首诗被他的两位学长认购换得一百五十万元,其中两首律诗得来五十万,易中天借花献佛,当场又捐给校友,以资助他出版专著,顺水人情做得完美无缺。

第一首七律最后一句是不是与整个诗的基调不搭?

△第二首七律颈联有孤平现象,诗之大忌

三首诗能有人买,而且出手阔绰,这是诗好还是人红?我觉得还是购买的商人更看重易中天的声望,如果是其他武大没有出名的校友写的诗,恐怕无人问津,更不要说会出这么高的价钱,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待见诗歌,诗歌只是小众的圈子。

就拿头条来说对写诗词的人都不给什么流量,就是有流量也没有多少人去看。在头条有无数诗歌爱好者和诗词学会的专业人员,他们能在头条赚到吃早点的钱就不错,这群人当中有比易中天写得好的人大有人在,但没有易中天出名。如果他们当中的人有易中天那么走红,我估计也可以出诗集,也许商人会趋之若鹜,会卖面子给一个几十万也说不定。诗歌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不了诗歌的价值,诗歌只有披上名人的外衣和光环才有它的附加值,这就是易中天的诗能卖150万的原因。

△易中天演讲

易中天是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毕业,也是教过中文的老师,那么他的律诗写的如何?我觉得没有他写的字好。从他写的律诗来看,就诗的意境而言都是应景之作,就像他以前在校庆时填的《满庭芳》一样记事言情或者写景抒情,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诗句,过目即忘。

第一首诗有两句“秋色招摇春色懒,先生殷切后生狂。”他作了一番解释说的是一位学生不满一位老教授在台上讲授把文学当作一门手艺的观点而愤然离场,而老教授和校领导不为所动,没有追究这位学生不尊重老师的责任,以此说明武汉大学的开明和包容。

“春色懒”和“后生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与易中天在校庆中谈礼仪的话题又格格不入,既然要提倡礼仪,那么老师就应该解疑释惑,不能就文学是一门手艺的话题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这是对学生漠视而无礼的态度,学生愤然离场虽然有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但出于老师的傲慢与偏见。把记事中的诗与礼仪来看显然有损武汉大学的名声,说明武汉大学的师生关系并没有那么融洽而彬彬有礼,易中天说老师把学生当儿子看待也是一种肉麻的夸张。

诗的最后两句“欣逢四海翻新页,便把残灯对晓霜。”不知是出于何种感慨?“残灯”对“晓霜”都是比较消极灰暗的词语,与整个诗句的意思有关联吗?诗应该起承转合,然而后面两句落寞的诗句与整个赞美武大开明包容的主题不符合。

易中天的第二首诗就诗歌形式而言有一个硬伤就是犯了孤平,这是写近体诗的大忌,他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不能不知道孤平的常识。他的这句诗是“求是拓新水利长。”“拓”是仄应该用平,如果要拗救的话“水”是仄应该换成平才合规则。这首律诗相比前一首意境更差,而且“文法理工齐向上,满园春色满庭芳。”有老干体之嫌,虽然是直抒胸臆但却是生硬抒情,整个诗没有深沉厚重之感,与他是中文系出来的教授很不相称。

△易中天的诙谐幽默

虽然易中天是中文系毕业,但志不在中文和诗词歌赋,志在戏说历史和研究所谓的艺术和美学,但又没有触类旁通把它们应用到诗歌中,所以易中天写出来的律诗只能是一般人的水平,属于懂点格律,懂点修辞但不懂古典诗词的内涵和深度那种人,这样就写不出好的诗词来,但他又想附庸风雅,以示他的诗很有价值,不免让人感觉有些轻浮,所谓“捐诗”就是一种交易,使得诗变味而诗意全无。

千古名胜滕王阁,岳阳楼因诗文出名,没有诗文也许就没有滕王阁和岳阳楼,不会无数次重修,历经沧桑而历久弥新,体现它们持久的文学价值,王勃和范仲淹也是因为文才而彪炳千古,留名青史。

现在的人不是因为诗文出名,而是看重的是身份和名望,财和才严重不对称。有文才的人低眉顺首,有求有钱财的人,两者沆瀣一气,成为一丘之貉才彰显所谓的文学价值,武大的校庆成了一场文人献媚,资本大佬攀比和角逐的狂欢秀,是不是一种悲哀?

雷军说武汉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言外之意,他和易中天就是中国最好的学生,最了不起的人才。雷军确实有财,不可否认,他捐的真金白银就在那里,可以推成山,所以宠爱有加。而易中天有没有才?他的诗歌也赫然在目放在屏幕上,武汉大学中文系出来的学生和教授就是这种水平?令人汗颜!

0 阅读:0

一杯醽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