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各行各业各地方都有规矩,在这些规矩中,有放在明面上的,大家心知肚明,也有存在暗地里的,需要各行业精英去发掘。
老梁在谈及饭桌文化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饭桌上提前走,千万别跟一桌人一一道别。
这话背后藏着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老梁的本名是梁宏达,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黑龙江人。由于父母的宠爱,梁宏达的童年过得很是愉快。
长大后,梁宏达有了新的烦恼,那就是未来该何去何从。于老梁而言,他是其他孩子的标榜,但于自己而言,他很是迷茫。
在学校期间,他接触到了很多全新的领域,却从来没有停下来,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他想要的。
还没等他理清头绪,高考便如期到来。考场上,老梁答得很是认真,最终成果也如他所愿:他考上了黑龙江大学。可是,在专业选择上,老梁又陷入了为难之中。
当他犹豫之际,新闻专业闯入了他的视线之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成为黑龙江大学新闻系的一名学生。
学习期间,老梁越发喜爱上这一专业,毕业后他也是毫不犹豫地奔赴了记者行业。
随着老梁的专业技能进一步精进,他的事业得到了提升,不仅参加了多项节目,还开辟了不少专栏。
多年的见闻让他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每个节目中他都能侃侃而谈,甚至还能给观众带去不小的启发。
在一次关于饭局礼仪的节目中,老梁说出了“饭桌上提前走,千万别跟一桌人一一道别”这种饭桌文化。对此,有人质疑也有人理解。
二、饭局文化在质疑的人看来,吃饭就是朋友聚会,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反观理解的人,饭局的本质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所以必须要注意“规矩”。
其实两类人的观点都有理有据,但注意“规矩”成了默认的规则,因为时代的变革,饭局早已不是聚会那么简单。
相信不少人参与饭局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相互对比,争着买单。为什么会如此呢?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饭局成了一种社交场合,只有掌握这种社交场合的规矩,才能不受人嘲笑。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饭局的参与者如果坐错了位置,不仅会惹人生厌,严重一点的还会得罪人。
除了座位的问题外,上菜的摆盘和方式也不同。首先上菜的时间是有固定规矩的,比如说什么时候上前菜、主菜、副菜等等。
走完这一流程后,在菜的摆放位置也有固定的要求,以及上的第一道菜要给餐桌上最珍贵的客人,大菜要摆在主要客人面前等等。
除了这些表面上的现象而言,最重要的还饭局上说话的技巧一场和离席的艺术。
一般来讲,如果有人要组饭局的话,那么肯定会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说古代就有很多堪称教科书的饭局,如杯酒释兵权、鸿门宴等等。
既然有一定目的性,那结果肯定是想要达成自己心中的某种心愿,若想要一切顺利,那就必须要言行举止滴水不漏。
只要说话充满技巧性,行事规规矩矩,让客人得高兴,那一定会有一个好结局。可是一旦出现差错,便会引出新的争端,轻者引人不快,重则会导致客人提前离席。
值得注意的是,离席的场面出现可不是一个什么好事。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很可能这场饭局就是一个失败的饭局。
其实除了发生不愉快的情况外,如果自己有事提前离席的话,可能也会引发矛盾,这就回到了文章的重点,饭桌上提前走,千万别一桌人一一道别。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本文将从饭局中几类人的角度来阐明。
三、千万别一一打招呼首先要说的就是宴会的主角离席。宴会的主角属于主宾离席,也就是由组织者邀请出席的人。
一般来讲,他们的作用便是能帮人办事,或者是促进一个生意的成单。
简单地做一个假设,如果他们提前离开的话,那么一定会让人有种招待不周或者是厌烦他们的感觉,这时两者之间会产生误会,甚至影响合作关系。
如果两个人之间确实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影响合作也就算了,但是如果是主宾自己有事,被迫离席的话,这样的结果就不是他们想要见的了。
到了这个时候,那就要注意不要给一桌人一一打招呼,他只要给组织者讲清楚原委,并表达自己的态度,让他帮忙照顾好其他人后,所有问题便一一化解。
说完主宾离席便来说一说组织者离席,在一场饭局上,组织者想要离席尤其要注意离开方式,除了不能和宾客一一打招呼之外,还需要提前安排好一切,毕竟自己离开后饭局无法正常下去。
在组织者离席的情况中,如果组织者是上级领导的话,格外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提前总结讲话,走完这场饭局的全部流程。
最后就是陪客离席了。相较于前几种而言,陪客离席更加简单,只需要注重一点,不得跟一桌人一一道别。
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果想要提前离席,那就需要跟一桌人道别才算是礼貌,结果在注重礼貌的同时却忽略了一点:先后。陪客是饭局中最不重要的存在,如果破坏了规则,就是抢了主角的风头,是一件很不礼貌的行为,很容易得罪人,所以千万不要喧宾夺主。
总的来说,不管是哪种人离席最需要注意两点,那就是提前说明和注意离席时间。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时刻注意发掘饭桌文化中的小细节,才能够有一次完美的饭局,达到组饭局的最终目的,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