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大清朝王师西征新疆,赶走了中亚屠夫阿古柏的侵略军,剿灭了企图分裂新疆的残匪。新疆,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晚清收复新疆大业中,立下了头等功劳呢?

有人说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理由是:
围绕塞防和岸防的重要性,左宗棠与李鸿章在朝廷上展开激烈辩论。左宗棠强调,新疆的资源丰富,对于国家安全,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放弃新疆,也会失去对蒙古的控制,进而北京也会失去安全。所以,必须稳住西北,才能经略东南。
相反,李鸿章则看重海防的紧迫性。认为新疆地区偏远,而且贫瘠无比,不值得大量投资,也不值得出兵收复。李鸿章的言论,实际上就是要放弃新疆。
在朝堂上,左宗棠和李鸿章激烈争辨。最终,由慈禧太后做出裁决。慈禧太后决定,支持收复新疆,兼顾海防。

有人说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理由是:
由于清廷划拨的军费甚少,难以支撑起收复新疆的战争。只有考虑向国外贷款,才能做到后勤保障有力。
而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不振。如果由清廷出面担保,向外国借贷银两,国外银行机构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另外,国外金融机构,还会迫于沙俄和阿古柏侵略军的后台主子英国,一定会有所忌讳。
怎么办?这时候江南富豪、红顶商人胡雪岩挺身而出。他秘密同英国渣打银行协商,先后六次借贷1870万两白银。就这样,解决了困扰朝廷的收复新疆军费问题。
胡雪岩还给西征军将士发放慰问品,捐送"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量急需药品。这些举措,提振了军心,也免去了将士们水土不服引发的病患。

有人说是陕甘总督左宗棠,理由是:
64岁的左宗棠,力谏只有稳住西北,才能经略东南。不顾年岁老迈,毅然接受了收复新疆钦差大臣的重任。他抬棺西征、坐镇肃州。他调兵遣将、运筹帷幄。这是何等的艰巨任务啊!
左宗棠的这一历史壮举,关乎国家的领土完整,中华民族的尊严。因为左宗棠卓越的军事才能,因为左宗棠的主动请命西征的决心,才把新疆牢牢地钉在国家版图之上。

你说,1877年收复新疆,谁的功劳最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