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姐姐说情感


"我们没什么秘诀,就是克制了自己的贪婪。"[快哭了][快哭了][快哭了]
3月24日,雷军在武汉大学的演讲再次将小米推向舆 论风暴眼。这个曾因"硬件毛利率不超5%"承诺被质疑"作秀"的科技巨头,用七年时间交出了全球前三的手机销量、覆盖6000万家庭的智能家居生 态,以及2024年272亿元净利润的成绩单。
(悄悄的说:我和我老公用的都是小米手机,连灯具也是小米的,妥妥的忠实米粉儿。)

"当别的企业忙着割韭菜时,小米在想怎么让用户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生活。"网友@科技新势力道出了小米逆袭的底层逻辑。
这种"克制哲学"在小米汽车的研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攻克冬季续航难题,团队在零下30℃的黑河进行了6000小时测试;为确保安全性,每辆车经历300万公里极 端路况验证。
正如雷军所言:"利润不是目标,而是做好产品的自然结果。"[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与小米的"克制"形成残酷对照的,是陕西省汉中市某某公司原总经理张某某的事件。
在2020年宣判的案件中,张某某 7年往自己腰包揣了 3500 多 W,将某某公司变成自家"小菜园",导致11个项目停工、75亿资金缺口。
但这种"靠企吃企"现象并非孤例:四川省某某集团原董事罗某、广东省铁路建设某某集团原总经理王某等等,均因在工程发包、融资举债中不遵纪守法出事。
一件件一桩桩的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做人的底线和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从武大讲台到 G 企 Z 区,两场看似无关的事件指向同一个命题:在欲 望膨胀的时代,克制是稀 缺的智慧。
这种智慧既体现在企业经营中——如小米用5%的硬件利润换用户信任;也应贯穿于社会 Z 理中——如张某某案暴露的监管真空。
04 网友评论对于雷总分享的个人成功诀窍,网友们却有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表示赞同:小米性价比在那放着的,希望有更多的商家向雷总学习,实惠大众。

也有网友表示质疑:千亿资产从何而来?自己说的话自己信吗?

05 结束语:在克制中寻找平衡
对于雷总的说法,我是认可的。
因为我手中的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好的物品用过了才知道。俗话说的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当雷军的"只挣一点点"成为商业信仰,当某企F败的教训刺痛社会神经,我们更需要思考:真 正的发展,究竟是欲 望的无限扩张,还是对自然、对用户、对未来的敬畏与克制?
或许,正如网友@绿水青山所言:
"小米的成功证明,企业少赚一点,用户就能多享一点;人类少取一捧土,子孙就能多留一片绿。"

这,才是文明延续的最终目标。请问:经商的你,学会了吗?[送心][送心][送心][祈祷][祈祷][祈祷]
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你用过小 米 产 品吗?评论区聊一聊吧!
(以上内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