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今年以来,强劲的劳动力和通胀数据极大地打消了年内降息预期,从而推动美元指数的上涨。文章从通胀、劳动力市场和美联储态度三个方面来判断美国货币政策走向,认为当前美国经济大概率软着陆甚至不着陆,首次降息时间会推迟,维持年内降息3次的判断。文章结合过去几轮降息周期前后美元指数的走势,对年内美元指数走势进行了研判。
自去年7月份后,美联储连续四次利率会议保持政策利率不变,根据美联储官员的讲话,基本确定本轮加息周期已经结束。然而对于何时降息和年内降息幅度,市场预期反复调整,这对美元指数走势扰动很大。本文试图对美联储降息周期进行判断,以此来预判美元指数的走势。
一、降息预期一波三折,反复调整
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先是大幅减弱,在去年10月份一度对2024年的降息预期只有2.2次。随后降息预期大幅走强,到今年1月中旬,降息预期达到6.6次。今年2月份开始,降息预期再次减弱,至2月27日,今年年内降息预期仅有3.1次。
图1 年内降息预期次数和美元指数
数据来源:彭博资讯
从图1可以看到,美元指数走势跟随降息预期,两者相关性较强。当降息预期走强时,美元指数会跟随下跌;反之当降息预期减弱,美元指数会上涨。因此,分析市场的降息预期变化,对把握美元指数走势尤为重要。
自去年底开始,市场认为美联储的此轮加息周期已经结束,转而对降息抱有较大期望。今年以来降息预期的不断调整,扰动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影响着美元指数的走势。那么美联储开启降息的条件是什么?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美联储才会开始降息?在高利率维持期,我们仍可从通胀、劳动力市场和美联储官员态度来分析货币利率政策走势。如果出现通胀趋势性回落、劳动力市场明显降温,并且美联储态度转鸽,那么大概率很快就要降息,否则降息会不断推迟。
(一)通胀出现反弹迹象,核心服务通胀坚固
鲍威尔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提到,美联储预防性降息的门槛并不高,只需要看到更多的好数据(“good data”),而不是更好的数据(“better”),也就是说,只要通胀可以延续回落态势,美联储就可以启动降息。鲍威尔的讲话表明,美联储官员已经开始讨论降息问题,对降息持开放态度,重点是要看到通胀延续回落态势。然而事与愿违,最新公布的美国1月份通胀高于预期,特别是核心服务通胀环比上涨0.7%,同比达到5.4%,出现反弹迹象。这跟前面公布的1月份非农数据遥相呼应,劳动力市场依旧火爆,薪资持续增加,刺激了核心服务通胀水平。因核心服务通胀在通胀中权重占比达到60.9%,若核心服务通胀不下来,整体通胀水平难以延续回落态势。目前美国CPI同比维持在3%上方,核心CPI同比维持在4%附近,回落态势明显减弱。
(二)劳动力市场火爆,并未见到明显的降温
劳动力市场状况是美国经济走势最直接的反映。最新公布的1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达到35.3万人,大幅超出预期。失业率为3.7%,继续保持在低位。同时公布的时薪环比上涨了0.6%,远超预期,是2022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劳动参与率虽有回落,但整体保持在高位。劳动力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最近两个月出现强势反弹,劳动力市场并未看到明显的降温。特别是时薪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带来核心服务通胀的反弹,这也是市场较为担心的。
(三)美联储态度保持中性,看重通胀数据
考察2月以来美联储官员(他们均是2024年的票委,有投票权)的讲话,可以看到,在1月份CPI数据公布之后,美联储官员态度有所变鹰。票委们均认为目前就降息显得操之过急,需要看到通胀数据出现趋势性回落后才考虑降息。美联储认为,今年会降息,只是时间点问题。总的来看,美联储最看重的数据是通胀,其态度偏中性。
目前看,美国经济整体较为强劲,很可能实现软着陆甚至是不着陆。笔者维持今年降息3次的判断,首次降息大概率在6月份,也有可能均发生在下半年。理由如下:一是当前火爆的经济数据可能难以持久;二是随时可能爆发黑天鹅事件,冲击美国经济,如去年3月份的硅谷银行事件。目前美联储内部并不反对降息,只是担心通胀的反弹,对降息保持谨慎。如果后面通胀有所缓和,美联储实施预防性降息的可能性极大。
二、降息前后美元指数的变化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联储的五轮降息周期,平均来看,降息前后美元指数的变化并无明显规律。在首次降息前几个月,美元指数偏向于震荡走弱;不过在首次降息发生后,美元指数反弹的概率更大(2019.07、2001.01、1995.07上涨,2007.09和1989.06下跌)。
(一)2019年:降息前震荡,降息后上涨
美元指数在2018年12月最后一次加息至2019年7月首次降息前,在95~98区间震荡,在首次降息25bp当天美元指数却走高,而且持续上涨了3个月,在9月第二次降息25bp之后反弹到99.5的新高,随后才开始下跌。
2019年美联储首次降息之后美元指数不降反升的原因,一是前期降息预期已经被提前消化,期货市场在7月初对7月会议有30bp的降息预期,并且完全预期了9月的再次降息,实际降息幅度略小于预期,并且鲍威尔在会议中的预期偏鹰派;二是由于美国经济仍优于其他国家,2019年有近四成的发达国家开启降息周期,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一直把利率维持在0,利差和经济面上仍支持美元。
(二)2007年:降息前走弱,降息后继续走弱,危机爆发时反弹
美元指数在2006年6月最后一次加息前的6个月就开始从拐头下跌,并且在2007年9月开始降息后加速下行,从最高点92累计下跌约20%。但在2008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时期,美元指数又因避险情绪从72反弹到89。
2007年是20年来唯一一次录得美元指数在开始降息之后下跌的年份,其主要原因是在2006年加息末期,美国经济弱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并且欧央行在美联储停止加息阶段继续加息,导致美国与其他国家利差收窄。
(三)2001年:降息前及降息后均先强后弱
在2000年5月最后一次加息到2001年1月首次降息期间,美元指数先强后弱,先是从107上涨到118,在降息前的2个月又从118回落至108。在降息之后,美元指数反转走强,在7个月内涨至120。
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美股大跌,侵蚀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2001年1月美联储非常规降息50bp,不过在首次降息之后,美元指数反而重新上涨至121,原因是欧元区经济更弱。不过在2001年连续降息11次(累计降幅达475bp)之后,美元指数终于在2002年2月形成双顶走势,开启了长达3年的贬值周期。
(四)1995年:降息前走弱,降息后走强
在1995年1月最后一次加息到1995年7月首次降息期间,美元指数从90跌至82,不过在首次降息之后转而上行至88。
1995年这轮美联储降息的特点是幅度小、时间短,并且没有伴随美国的衰退,加上本轮降息之后美国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带动美国经济回暖,美元指数在降息之后反而上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美元指数的上涨。
(五)1989年:降息前走强,降息后走弱
从1989年2月最后一次加息到1989年6月首次降息前,美元指数小幅上行,不过在首次开始降息之后,美元指数就从106开始一路下行,在降息周期的三年里累计下跌27%。
1989年开启的这轮降息周期持续时间长、幅度大。从1989年6月至1992年9月,美联储共降息23次,累计降幅达675bp。推动美元走弱的原因,一方面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元指数贬值趋势的延续;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的放缓。
三、本轮降息需考虑的因素
(一)市场对于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定价充分
2023年底市场对于美联储2024年的降息预期达到6次之多,而12月FOMC点阵图中值仅显示今年会降息3次,在美国数据没有明显衰退迹象的情形下,当时市场对于美联储的降息定价明显过于极端。年初以来,强劲的美国通胀和劳动力市场数据打压降息预期,同时美联储官员也不断和市场沟通传递不宜过快降息的信号,导致美债利率反弹。目前最新的利率期货定价显示,市场对于美联储今年降息预期已经回到3次左右,最可能于6、8、12月分别降息25bp。
(二)主要经济体今年或开启同步降息
历次欧央行的货币政策通常都会落后于美联储,导致在美联储加息尾声阶段欧元走势偏强。但是欧洲经济基本面在俄乌战争之后一直处于浅衰退中,本轮周期中欧央行落后于美联储加息。市场预计欧央行会先于美联储开始降息,预计降息4次,比美联储多一次。此外,除了日本央行之外,今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会同步开启降息周期,今年美元指数仍受到利差的支持。
(三)美国经济表现仍强于其他国家
年初以来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都表现积极,虽然欧洲领先指标已显示欧元区经济可能已经触底,但美强欧弱的基本面难改。不仅是从宏观的PMI数据比较来看,目前美国仍遥遥领先,而且从微观层面看,近期公布的美国大公司财报数据亮眼,人工智能、AI芯片浪潮推动了美股不断上涨,也引发资金不断流入美国。
四、美元指数的走势分析
年初以来美国经济表现强势,劳动力市场火爆,通胀出现反弹迹象,极大打压了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进而推动了美元指数的反弹。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的降息定价在3次左右,接近12月FOMC点阵图的预测,因此笔者认为美元的阶段性反弹已经调整到位,基本预测是美联储将在今年6月开始降息,因此在上半年美元指数大概率震荡走弱。不过考虑到目前降息预期已定价充分、利差和基本面上美国仍有优势,预计美元指数的下行空间有限,上半年的波动区间在100~107之间。如果美国再次发生意外风险事件导致美联储超预期降息,则美元指数将打开下跌空间;如果今年美联储降息3次或小于3次,则美元指数很可能会重演2019年降息之后反而走强的情形。
作者:章小波、方予琦,浙商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美元指数是几个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加权计算,得出的数值。如果市场预期能影响美元指数的走势,岂不等于主观决定客观,人为可以操控市场?美联储虽然有加息降息的决定权,但也是先根据一系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才敢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