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历史,就是从昨天知道今天和明天的学问。——阿来《尘埃落定》
01
久远的父权制
从很久远的古代社会开始,父权制便统治了世界。
虽然有证据表明,在更古远的母系氏族中,社会是由一群女性所组成的一个大联盟,男性只生活在氏族的边缘。
在那个社会中,掌管财产的是代表女性权威的“舅舅”。
但那时间实在是太为久远了,连神话传说中都鲜有她们的存在。
如今的我们只知道,中国人是女娲所“创造”,但我们是炎帝与黄帝所“生育”的后代。
再往后的故事,就只剩下男性了。
甚至连女娲都成为了伏羲的配偶。
父权制存在的时间太为久远。
从夏商的奴隶制,到周朝的封建制,再到由秦汉创立,至清朝灭亡的大一统的帝国,中华文明都牢牢掌握在那些年长的男性手中。
外国也不遑多让。
古典时期的希腊号称文明之始,所有公民都有选取权,但不包括女性和奴隶。
千年的罗马帝国,也就出了一个“埃及艳后”,但她所继承的其实是父权制的遗产,而且她的下场也很惨。
再到中世纪的日耳曼人,一帮男性野蛮人创造的封建制王朝,看看《冰与火之歌》就知道,女性只是政治工具(上层)与泄欲工具(底层)。
02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女性阶层的崛起始于资本主义初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新技术带来社会的剧变,让人们看到父权制松动的希望。
我们知道,在社会急剧变化时,社会主流的既得利益集团往往变化速度更慢,而其周围的女性或年轻人则会更快地适应新形势。
于是大量的女人与孩子被动员到工厂中劳动,前者被称为女工,后者被称为童工。
即使她们很多时候其实是被父母或丈夫要求出来劳动的,但能赚到钱的女性依然有了更强的发言权。
但父权制是顽固的,它不会轻易被打败。
很快,首部劳动法律被制定,工人们的劳动时间被限制在10小时以内,此前他/她们每天被迫劳动12~14小时。
除此之外,法律还规定禁止用童工,14岁以下的孩子被禁止出门劳动。
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原因在于,国家明令禁止14岁以下的儿童参加劳动,却没有制定相关政策管理孩子们。
照看孩子的责任被收归家庭。
ps:照看孩子和老人,是私人事务(家庭负责),还是公共事务(社会负责),这又是一个话题了,以后会开一篇聊。
于是已婚的女性们只能回到家中抚养孩子,空出来的岗位则被男性占领。
你说未婚女性?
未婚女性当然还能工作,不过她们总会结婚的,不是吗?
劳动法的主旨,本是一部福利性的法律。
但真正实施后的效果,却是将女性与孩子排除在劳动市场之外。
取而代之的则是男性。
03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这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从轻工业转向了重工业,制造业的重心变成了制铁和机器制造。
重工业有大量需要力量的作业,男性在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而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开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新工业注入了新鲜、廉价的劳动力。
此阶段的男性的收入开始明显高于女性,而原本城市中的中产女性则被置于尴尬的处境。
经济的变化也带来思想上的变化。
人们开始普遍认为,男性更胜任熔炉前的工作,而像家用电器这类需要精巧操作的工作,则更适合女性。
性别分工的意识再一次被确立。
很自然地,担任更"重要"工作的男性也获得了更高的收入,担负起了赚钱养家的责任。
04
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
第三次产业革命就是我们熟知的信息革命。
信息与服务的生产不需要体力和力量,因此在IT革命兴起之初,有人希望经济的软化能够促成女性经济地位的崛起。
事实上也是如此,对于大城市中的“白领”阶层而言,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坐在电脑前进行,对于这类工作,男性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
女性的经济能力,确实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赚到钱的女性们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
犹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但这仍然只是表象。
信息革命也没能真正消除性别差异,它最终完成的只是性别重组。
即女性往往被安排做基础工作与杂活,而稀缺的技术工作与管理岗位则大多被男性所占据,形成了新的"男性分工和女性分工"。
这一点只要看一看那些IT公司就知道。
原本的男性重工业,女性轻工业的分工,被重组为男性技术,女性基础的分工。
05
老白说
从整体上看: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权益得到显著提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而且当前中国是做得比很多国家都要好的,从上一章末尾的统计图就可以看出来。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仍然是男性主导,他们占领了大部分的政治与经济资源,也拥有更好的机会成本。
有的人会疑问:“现在女性权益还不够高吗?”
事实确实如此哦,原因依然是上图。
全文完,欢迎关注、点赞、在看,谢谢您!
参考资料:
上野千鹤子,《无薪主妇》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全24卷》
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乔治·R`R·马丁,《冰与火之歌》
您可能还想读:
上野千鹤子:为确保GDP的增长,请不要与自家保姆结婚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老白读书目录(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