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无可信来源的说法,说在日本,任何一个时代,一个普通劳动者工作一小时的报酬,大致能买一碗面。
这个说法在我国适用吗?
这要从工资的定义说起。
在我国,一般在宏观经济中使用三套区别非常悬殊的工资标准:
第一套叫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用于保障劳动者及其家人的基本生活,这个标准规定所有劳动者的工资,至少要达到这个标准,属于强制性工资基准线。
第二套叫企业薪酬标准,由人社机构基于抽样调查数据得到,覆盖所有劳动者,大多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示。
第三套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只统计在单位就业的,而且是用总工资数除以员工人数得到。
由于第三套标准覆盖人群的平均收入要更高,所以又被网友戏称为被平均的工资。
第一套标准在不同的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城市,以有同一地级城市的不同区县,通常是有所不同的。
这套标准下,目前全国范围内,最高的月薪为2690元/月,最低的为1540元/月。按照每周工作168小时的标准,将其换算成小时工资,则从9元到16元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9-16元不等的最低工资,是包含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在内的。所以,如果扣除这两部分,实际到手的收入可能会更低。
当然,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外,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提高收入水平,那就是过去二十多年盛行的加班工资。
即在法定的五天八小时之外,劳动者继续工作时,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得益于加班工资的存在,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区域,劳动者的报酬达到5千元以上的现象还是常见的。
但是,加班并不是一个健康经济体的必备因素。甚至可以说,加班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的健康产生了负面作用。
不考虑加班的情况,假定劳动者们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技能,或这份工作并不需要特别的技能,所以人们只能拿到法定的最低工资。
这种情况下,各个地方一小时的最低收入会是多少?这个报酬会高过当地一碗面(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用一荤一素菜+一碗米饭来衡量更适合)的价格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一地级城市的不同区县,法定工资标准会有所不同,此处取全市的最低值。
按照这个标准,全国230多座城市一碗面的价格不应该超过12元,仅有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和镇江这几个地方,能达到15元一份的标准。
从这个数据看,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仍然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