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圈有那么一批人非常痴迷于纸币收藏,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的纸币,就想收入囊中,哪怕是破旧的,只要有意义总想占为己有

纸币的历史也比较久远了,从北宋时期交子,南宋的会子,后来的明清时期的纸币,由于纸币的保存比较不易,所以能留下来的完好纸币是少之又少,民国时期一部分,现在都是新中国之后的钱币比较多,

那么再往前,民国的时期的纸币到底值不值得收藏?
相信很多家庭会有那么几张?民国时期的纸币种类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法币,金圆券,银元券,铜元券,军用票等,

首先说发币,1935年到1948年之间中华民国的纸币,它的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取代银元的,并且赋予了它强制流通的地位
当时,法币的改革于推动是比较大的事情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对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家的影响有了改善,使中国的货币制度具有了现代化的初步理念和形态

但是后来抗战后,法币开始贬值,面值越做越大,最后倍金圆券所取缔
如下图,它的特点就是竖着的纸币,面值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不等,再到后来也出现了5000到一万的大面值

抗战爆发后,国民财政的支出比较大,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比较严重的影响了国民党的统治,

后来宋子文,也就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想要通过抛售黄金的方式来挽回法币的贬值,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最后失败了
当时担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试图通过抛售黄金来回笼法币,以阻止法币的不断贬值,但此方法很快以失败告终。

(图6)
时间来到了1948年,老蒋在莫干山开了一个会,开始了金圆券的发行计划,7月份召开,8月份,金圆券就开始了它的流通生涯

那么到底金圆券值不值的收藏?下回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