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投资。
近年来的技术融合和突破,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AI革命的指数级趋势。创投行业,作为技术革新的瞭望者、经济繁荣的推动者、社会进步的参与者,站在新技术转捩和新周期转换的关键时刻,在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新地图面前,成为奇点醒客,除此我们别无选择。奇点临近,我们目光炯炯;时代醒客,我们坐到一起,成为产业投资的引领者、创新企业的陪伴者、新世界的缔造者,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
2025年1月16—17日,北京。在新年的起点上,由融中财经、融中咨询主办的融中2025(第14届)中国资本年会盛大举办,17日上午,以“顺势而为,风险对冲中寻找α”为题,大会进入了 “大胆投资”专场讨论环节。
会上,尚颀资本董事总经理黄香远、西高投董事、副总经理李建涛、基石创投管理合伙人秦少博、丹麓资本管理合伙人及北京总经理许谦参与了论坛讨论,沣西基金董事长兼总经理祖玮屹为论坛主持。
以下为“融资中国2025(第14届)资本年会”中,“顺势而为,风险对冲中寻找α”论坛环节中的精彩演讲实录,由融资中国整理。
祖玮屹:尊敬的各位嘉宾、在场的同仁、企业家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融中提供这样的平台给我们业界人士非常珍贵的交流机会,我是本场论坛的主持人,陕西西安新区沣西新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继中央提出耐心资本之后,深圳又首次提出一个新词——“大胆资本”,相信大家听到“大胆资本”这个词,信心一下子爆棚起来了,同时我也相信新词绝不仅仅只是用词上的创新,不管是从投资机构的角度还是从现在企业的角度,我们都能从新的词汇当中嗅到新的意味、定位,找到新的机会。
本场主题是大胆投资、顺势而为,风险对冲中寻找α,接下来先请大家自我介绍一下。
那由我先来介绍,沣西基金是陕西省西安市国家级新区西安新区沣西新城唯一对外的投资机构,身处陕西硬科技的源头,秦创原在我们辖区,我们是城投背景的机构。在外界看来,这两年对城投是具有挑战性的年度,但我们这边基金板块逆向而升,规模和成长性在飞速发展,我觉得背后原因是我们定位于投早投小投科技,非常创新地把我们的投资方向和城投转型以及新区产业打造做了充分的融合,这样对很多早期科技型企业我们能提供的不只是资金,而是更多更广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们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我们可以通过综合赋能的方式与他们共同进行成长。
主要的投资方向是集中在新材料、先进制造以及新质生产力里的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里的核心零部件,现在整体规模是51个亿,也希望在座同仁以及企业,如果觉得在西安硬科技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布局我们都一起共谋发展。
黄香远: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上汽集团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尚颀资本的黄香远。
尚颀资本成立于2012年,是上汽集团控股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成立之初,我们作为产业资本的延伸,专注于产业投资。早期,我们的投资策略主要围绕汽车产业链进行深度投资和赋能。随着汽车产业链的不断演变,我们逐步将投资策略拓展至泛汽车产业链,从新能源汽车向新能源汽车上游及新能源产业链布局。近年来,我们在汽车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领域进行了深度投资。
作为一家CVC,我们成立的初衷不仅是为了追求投资收益,更是为了与被投企业实现双向赋能和共同发展。我们希望在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还能在产业上给予指导,实现双向赋能,助力被投企业的成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尚颀资本的管理规模也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们的在管规模已接近430亿。最近两年,我们在汽车智能化、半导体以及新质生产力领域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长链条布局。
未来,我们期待与在座的各位LP和投资人合作,沿着中国汽车产业链以及新质生产力的结合点,共同进行合作和投资,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谢谢。
李建涛:大家好,我是西高投的李建涛,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论坛。西高投全称“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名字较长,共18个字,体现了我们的资金属性。我们的关键词有三个。
一是“西安”,我们诞生于西安,成长于西安,受益于西安的硬科技发展,是一家扎根于西安的投资机构;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自1999年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高新技术产业,经过25年的发展,从高新技术产业到硬科技概念,我们的主要投资领域始终不变。我们主要聚焦的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军工,这些是我们传统的优势领域,也是我们愿意深耕的领域;三是“风险投资”,作为一家比较标准的VC投资机构,我们的投资阶段以A轮、B轮为主,今年也在积极探索早期投资。
在2024年,我们总体保持了不错的状态。2024年,我们募集了四只基金,认缴规模达到25亿,总投资额接近8亿。2024年,我们在业内积极复盘,研究固有的国有基金以及未来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并在业内率先提出了GVC概念。
与尚颀资本的CVC模型不同,我们的业态中包括CVC、GVC、IVC三种不同投资品类的投资基金。CVC主要沿着核心企业的主要产业链进行上下游投资;GVC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在社会资本不愿意投或没有投的领域,这是GVC独有的优势。我们还会沿着区域产业链进行布局,这是我们在2024年的工作重点和反思方向。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各位专家探讨这一话题,谢谢。
秦少博: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来自基石创投的秦少博。基石创投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国资金投公司旗下的唯一创投平台,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我们的绝大多数资产配置在A轮和B轮之前,甚至设立了天使基金,专注于早期投资,DPI表现良好。
最初,我们的资产分布集中在最擅长的轨道交通领域,最大的LP是北京地铁的业主。近年来,我们逐步拓展投资领域,形成了泛硬科技行业的资产布局,投资覆盖全国26至27个城市。目前,我们的行业偏好依然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同时,我们是一个具有混合所有制和一定CVC属性的创投平台。
以上是基石创投的简要介绍,感谢大家的关注!
许谦:很高兴在这里见到各位新老朋友。我是来自丹麓资本的许谦,丹麓资本专注于医疗健康赛道早期投资,秉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我们致力于与企业和企业家共同成长,通过科学的投资布局,支持行业的长期发展。
我们的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具有医疗健康或投资领域的深厚背景,这让我们更加关注临床需求和科技创新。以上就是丹麓资本的介绍,感谢大家的聆听!
祖玮屹:感谢各位嘉宾的介绍,通过聆听各位的分享,可以明显感受到今天邀请的嘉宾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的赛道、背景和策略。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个问题。2025年开年对私募基金和创投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国办1号文的发布,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政策文件中的规定和挑战,对不同赛道的GP来说,既带来了不同的解读,也带来了不同的机遇。
接下来,我们有请黄总来分享一下他的观点。
1号文解读
黄香远:相信在座的许多GP与我们一样,对这份文件感到非常振奋。在2024年,LP或出资人更多地倾向于政府或国资,对于各地政府的诉求“返投与产业落地”,我们认为是合理的。作为GP,我们对此也非常理解。然而,从国家层面来看,1月7日发布的这份文件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它将投资行为从单纯的政府招商引资手段,拉回到投资的本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不同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许多GP在2024年都在努力解决返投问题,尤其是那些推动产业升级的市场化项目,这给投资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国家的这一政策无疑为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一政策变化对GP在募资端可能带来的影响、机遇和挑战。
首先,募资渠道方面,目前国资资本仍然是我们的主要出资方。在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国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政策的实施将使募资对象大幅增加。过去,我们在募资时需要考虑区位和产业优势,以及是否能与我们的投资策略相匹配。作为负责任的GP,我们要实现对投资人的承诺。新文件的出台将使地方政府逐步放宽限制,为我们提供更多机会。那些原本在产业中难以落地的资金,现在可以被用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从而扩大我们的募资资金资源和投资人范围。
其次,地方政府对返投的要求在国家层面有所削弱。未来,各地政府在成立新的引导基金后,将更加专注于本地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并寻找在该产业中具有专业认知和能力的机构进行合作。以汽车行业为例,安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即使成立了类似的产业基金,大部分基金项目和被投企业也更愿意落地在产业生态链完善的地方,这将促使地方政府和国资从产业角度出发,考虑与我们的匹配度。
对GP而言,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专业,成为让国资信服的、能够清晰洞察并推动赛道发展的企业。这既带来了更多机会,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对于产业基金和产业CVC来说,这将是一个在具有优势的地区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机遇。以上我对此的一些理解。
祖玮屹:通过黄总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典型的CVC机构来说,1号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在传统模式中,政府主导的LP通常以国资为主,他们的诉求,尤其是招商和落地的诉求,未必完全符合当地的资源禀赋。CVC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长期的产业赋能手段,这些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未必能在当地直接发挥作用。然而,1号文的出台,使得CVC在投资策略上能够真正形成统一大市场的方式,将适合的产业放在适合的地方,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在座的许多企业家来自医疗行业,过去两年,这个行业经历了诸多挑战和寒冬,包括政策上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医疗反腐方面,国家采取了非常大的力度,这对医药行业产生了冲击,大健康行业也受到了波及,导致前两年市场信心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1号文的出台对专注于医疗领域投资的机构,如丹麓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有请许总分享他的看法和远见。
许谦:医疗行业在政策层面经历了一些调整,其中反腐措施是重要一环,这对于净化行业环境、促进长期发展是必要的。此外,药品集采政策对医保支付方案产生了显著影响。最近的集采实施后,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后,其质量和疗效是否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医疗行业在2024年相较于十年前的2014年,还是实现了巨大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国办1号文作为指导意见,从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角度来看,释放了积极的信号。该指导意见“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地方财政或引导基金出资会有税收和就业方面的考虑,与市场化母基金和央企国资的出资逻辑会有所不同。政策方向无疑是积极的,但在具体实施效果上,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来观察。在医疗领域,尤其是现代医学,我们强调的是循证医学,即不看广告看疗效,最终要看政策实施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需要时间来验证。
祖玮屹:可以很明显感受到,1号文对整个行业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在大胆投资政策出台后,文件主要鼓励国资大胆试错,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并对当地产业进行有效引导。大胆资本的提倡和鼓励主要针对国有主导的资本和机构。大家都知道,国资机构有一系列的要求和红线,例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资金带来的产业效率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大胆资本机制的投资,如何把控风险,通过投后管理进行风险对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个话题对于在座的企业来说,不仅能够让他们了解和享受到大胆资本新理念和制度下的红利,还能明确投资机构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请教一下在西安硬科技领域知名的机构,与我们一样具有开发区背景的兄弟机构。有请西高投的李总分享他的观点。
如何通过投后管理
进行风险对冲
李建涛:首先我认为融中这次给的选题非常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胆资本这一概念是由深圳率先提出的,深圳作为改革的排头兵,敏锐地察觉到国有资本与CVC和IVC所面临的不同风险环境。其次,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依靠β就能获得超额回报。未来,投资将变得更加艰难,需要像匠人一样,精心识别项目,助力其成长并最终实现退出,这将成为未来投资的主流模式。
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下,我们有几点体会来对冲风险。
首先是,找准方向。要有明确的方向感。过去几年,行业经历了不同投资主题的轮换和投资热点的追逐,投资阶段也从早期到后期再回到早期,各有不同的判断。对于国有资本而言,我们不擅长也不应该频繁进行主题轮换。国有资本应明确自己的能力边界,清楚自己擅长的领域和阶段,以及哪些是能力不足或难以触及的领域。认清边界感至关重要。寻找确定性的最大方向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最大确定性。
其次是要有投资共识。目前投资界最大的共识是投资硬科技,这是成熟和聪明投资者的共同选择。国有资本在进行VC投资时,必须基于这一大共识和国家战略需求,这样才能确保我们虽然道路艰难,但能够走得长远且正确。
人的因素同样极为重要,中国大陆拥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师队伍,这是其他经济区域所不具备的。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筛选并找到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近两年,我们投资了一批类似中兴、华为、英特尔整建制团队创业的项目。这些团队对产业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竞争力,即使在竞争环境不友好时,他们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快速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企业家对产业有充分的了解,创业经验丰富,犯错的机会较少,人才因素是关键。
以及区域产业链布局:区域产业链的布局和投资是风险对冲的重要手段。在座的各位多是全面布局或在特定行业布局的专家,但可能较少关注区域经济的内生互动作用。区域经济是成本最优、效率最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某个区域内,沿着既有的产业链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找出该区域内的领先企业和产业布局,明确我们所缺乏的环节,并寻找补足和引进的机会。围绕区域产业链布局,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由于我们位于西安高新区,我们在区内投资了一批这样的企业,它们的内生交流驱动很强,能够自行匹配所需的资源、客户和供应商,实现放大的效果,区域产业链也是风险对冲的有效方法。
最后是队伍建设。西高投在队伍建设方面有一些体会。我们拥有一支高效、分工明确的团队,与其他机构不同,我们在分工上非常重视。风控队伍占投资队伍的一半以上,虽然风控人员可能是律师或CPA出身,但我们要求他们像投资人一样关注行业、产业、技术、产品、竞争和团队。投资团队有投资冲动,风控团队与他们相互促进、相互补位。在商业尽调阶段,我们通常会派出三到四人的团队,其中一到两人是业务团队,必然包括一名律师和一名会计师,通过长链条、全链条的跟踪,我们的风控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不是仅在办公室进行审核。这也是我们投资成功率相对较高的原因。
谢谢大家。
祖玮屹:我们之间机构属性相似,均为国有背景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我们沣西基金为例,在大胆资本概念提出之前,本地对我们的评价就颇为大胆。我们所投项目中,80%为科学家、企业家及工程师主导的早期企业,这类投资通常面临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以对冲风险,关键在于深度参与并赋能。我们投资的虽是早期科技企业,但在投资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帮助他们补齐短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新材料企业为例,其产品竞争力强,具有国产替代进口的潜力,但科技本身并不足够。我们投资的是企业,是商业结构,最终目标是商品,这样才能实现良好收益。我们已有的确定性约为30%,更重要的是利用政府背景的影响力,帮助他们整合能在市场上发挥作用的团队。
我们曾投资本地一家做柔性屏的企业,三年回报率约为12倍。通过政府背书和公信力,我们帮助该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和团队,包括磁性材料团队,以及与华为合作的市场化团队。对国有机构而言,投资不仅是简单的财务投入,更是与企业并肩前行的合伙人。大胆投资的前提是机构能够弥补所见风险,这是大胆的信心所在,也是行业的本质。
我们的赋能手段部分源于我们的城投背景,城投在我们手中拥有丰富的资产和市场资源,可用于帮助拟投企业赋能。
接下来想请问基石创投的秦总,作为最大的城投背景机构,在转型和混改后积累了丰富的赋能经验,以及如何利用资源属性进行风险对冲的方法。
秦少博:在讨论大胆资本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倡特定概念的重要性。过去两到三年,我们强调耐心资本,主要是因为退出端面临巨大压力。如今,创投行业处于一个艰难的相持阶段,宏观经济呈现通缩态势,市场活跃度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胆资本的概念被重点提出,这要求我们关注核心关键点。
从我们机构的角度来看,中国创投行业确实存在核心矛盾,这些矛盾存在于资产端和资金端。资产端的核心矛盾在于资本市场的期望与新质生产力的成长规律或周期之间的不匹配,这正是我们提出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概念的原因。资金端的主要矛盾则是国资占比逐渐增加与创投生态繁荣之间的不平衡,这两个矛盾构成了当前中国一级市场投资的核心问题,所有政策、文件、方向、困境和解决方案都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当我们讨论国资相关的大胆资本时,强调的是“大胆心细”,其中“心细”指的是风险对冲。基于我们十几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思考,我们如何理解鼓励国资大胆投资以及如何做好风险对冲呢?
首先,我们要在自己能力边界内选择β选项。每个机构的周期不同,如果是一个有十几年或二十年历史的机构,其β可能已经相对成熟。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曾覆盖二十多个细分行业,但目前已系统性地放弃了大部分赛道,专注于五个核心赛道。为什么?因为对于国资体系的创投来说,最大的β方向选择至关重要,必须确保选择的方向既正确又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否则将面临极大的系统性风险。
其次,从一个β迁移到另一个β需要长期的资产布局和验证。如果没有这样的布局,随意跳跃将带来巨大风险。例如,之前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经验,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对AI领域的理解;同样,对AI领域的理解也不一定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些领域虽然都是当前最热门的赛道,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团队都能覆盖。
第二,我们要精雕细琢自己的α能力。一级市场也存在信息差,而α的关键在于择时。对于创投基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通常认为二级市场的信息差和投资拐点比较常见,但一级市场同样如此。至少在一到两年内,标准的VC型机构需要看到这些拐点,捕捉6—12个月的信息差。这6—12个月是机构团队能否捕捉到α的关键时期,而捕捉到α之后,才是CVC的附加值和赋能能力,以及能否产生最大化的叠加效应。这是我们对α择时关键的理解。
最后,国资属性的风险对冲和合规属性较强,更多地依赖于条款上的事前、事中、事后风控。然而,如果仅从标准投资思维出发,资产布局是关键,而条款则相对苍白。鼓励国资投早投小、投天使,但创始人在天使轮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因此,国资投早投小的大胆行为,重点在于风险对冲手段,即资产结构。资产结构是每个机构都应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国资机构并未形成严格的纪律。在管理基金时,必须明确哪些是基础型资产,哪些是高弹性资产,哪些是边界类资产。
如果没有清晰地认识,仅依靠风控条款进行风险对冲,最终将失效。资产结构的好坏,就像盖房子的四梁八柱,是砖混结构还是混凝土结构,一目了然。没有纪律性,房子盖到最后可能会歪斜,资产结构的堆叠也将不可控、不可回撤,甚至是不可逆的。这是我们看待α、β并形成投资纪律时非常关注的点。
作为基金的核心掌舵者或资产配置者,必须清楚地知道资产配置的极限在哪里,这是风险对冲中最重要的核心环节。这就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大概理解。
何以“大胆投资”?
祖玮屹:第三个问题,在大胆资本概念提出之后,许多人指出大胆资本与耐心资本在逻辑上似乎存在一些矛盾。在处理这种矛盾的过程中,各位嘉宾所在的机构是如何解决的?在鼓励大胆资本和耐心资本的实践中,贵机构在今年或未来是否有计划进行策略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挑战?
黄香远:在我看来,大胆资本和耐心资本的提出,背后有着关键的经济周期和退出路径变化的背景,这导致整个创投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从产业角度来看,创投作为一个产业,经历周期是正常现象。如何穿越这个周期,是行业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大胆资本和耐心资本概念产生的背景。
尚颀资本作为上汽集团的CVC,在2024年已经开始践行这一理念。2023年,我们募集了40亿的基金,主要投资于相对成熟、后端退出路径清晰的项目,同时也有一小部分配置在早期项目上。2024年,我们募集了8亿的科创基金,专门用于早期投资,大部分资金配置在早期项目上。在行业内许多人不敢投早期项目时,我们坚决地进行了投资,这使得我们的投资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
2024年,我们在项目端也进行了调整。市场上的许多机构在2024年对早期项目投资较少,但作为头部汽车产业CVC,我们2024年整体投资了28家企业,投资金额不少。这里面有核心的结构性变化:2023年,VC阶段的投资仅占项目的15%,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已达到40%。随着新创投基金的成立,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投资比重将逐渐增加。行业内都知道,投资早期项目意味着更高的失败风险,项目从早期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明显长于早期或Pre-IPO项目,因此出手难度和谨慎度也更高。秦总提到,胆大心细和对行业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
对于早期项目的成长,我们需要给予企业足够的耐心。我们投资时,企业家会给我们预期,比如一两年内放量,但我们清楚,任何一款产品或一个行业的爆发,以及产品获得客户认证并推向下游市场,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投资的一些企业,当时我们认为很快能上量,但后来发现这个过程比预期晚了一年多。因此,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企业家一起成长,相信企业家的自信,同时也要有投资人自己的自信。
另一个问题是,2024年我们在践行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的同时,也考虑了退出问题。我们的LP有一些诉求,如何在投资的同时实现多方位的退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2024年,尚颀资本整体退出了18亿资金,退出方式包括Pre-IPO、一级市场并购、二级市场并购以及产业上下协同并购。投完早期项目的隔轮退和股转,占比高于IPO。退出回报方面,我们的回报率接近2.8倍。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管理人,我们需要平衡LP的诉求和自身的诉求,以及企业的诉求,找到最佳匹配状态。耐心投资并不意味着不退出,退出也不代表全退,关键在于如何在这一阶段做好耐心资本的状态。
作为一家CVC,尚颀资本在2024年还做了一件事情——除了对产品的耐心,我们还对企业家展现耐心,并进行赋能。
除了耐心,我们还帮助企业提升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大胆和耐心是当前周期的必然选择,但作为投资人,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产业,包括投资行业,都有其周期。
我们要坚信被投企业家的企业家自信,同时,投资人也要有投资人自信。
祖玮屹:也请许总分享一下作为一家聚焦医疗行业的机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许谦:对于早期投资机构而言,无论是耐心还是大胆,对GP机构本身都不是问题。正如之前介绍的,丹麓资本人民币基金的周期相对较长。我们愿意管理如此早期的基金,本身就体现了我们的耐心。聚焦投资早期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们的大胆。我们的机构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投资了不少项目。
例如,包括我本人和团队,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已经投资了四个项目,投资清华其它院系的老师校友的项目也有。我们的经验是,科学家项目往往存在若干短板。过去两三年,曾有一波投资教授的热潮,但经过这段时间后,大家发现出现了各种问题。科学家、教授以及研究院所的研究员,主要专注于科研,而科研与企业管理在个人能力和素质要求上存在差异。投资时就要认识到这种差异。一个人有长板,也一定有短板。如何发挥其长板优势并补足短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帮助科学家设计股权架构,招募团队,介绍产业和销售资源,以及帮助后续轮次的投资。在具体项目上,我们通过补齐短板,使项目更健康、更顺利地成长。
一方面,我们保持耐心;另一方面,我们大胆投资,但大胆是基于有应对预案、后续赋能、保护条款。从投资开始,就要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投前、投中到投后,有一系列措施跟上,才能大胆投资。这是我们的一些体会。
祖玮屹:请在座嘉宾用一句话,总结对大胆投资本质的理解和对企业的展望。
黄香远:大胆地去投,在建立在较深的行业认知和投研能力基础上,去做负责任的大胆投资。
李建涛:坚持理想,坚定专业,这是我们确定要做的事情。
秦少博:“投早”“投小”能不能赚到钱,我们的回答是“能够赚到钱”。基石一二期都是投早投小的,基石创投用实际行动见证了什么叫投早投小的市场价值。
许谦:我想借用一句话总结:“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面对资本市场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保持乐观、大胆前行,努力穿越周期,实现更大成功。
祖玮屹:感谢各位嘉宾,听了这么多干货分享。我想说的是,大胆并不是盲从,更不是盲众,更是建立在承认、面对、尊重行业规律的表现和体现。希望我们在座的同仁也都能够根据行业的规律,给予我们的拟投企业他们需要的帮助,才能共同创造价值,真正顺势而为,找到我们自己的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