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美国这次对乌克兰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不耐烦”。曾经的“英雄”泽连斯基,如今在华盛顿的地位,恐怕连一个体面的谈判者都算不上。美方的意思很明确:你来,不是为了讨价还价,而是为了签字。为什么会这样呢?

白宫的耐心消耗殆尽
回想战争初期,美国对乌克兰可谓是倾囊相助,军援不断,舆论扶持,甚至连欧洲盟友都被裹挟着一起给基辅输血。但战争拖得越久,美国的热情就越淡。尤其是当乌军在前线节节败退,西方援助的武器效果不如预期时,华盛顿的算盘开始变了。
从去年开始,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就开始缩水。国会拨款一波三折,军援到位的时间一拖再拖,甚至连拜登政府内部都传出“乌克兰战争拖累美国经济”的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下,华盛顿对基辅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无条件支持”变成了“有条件合作”。
而这次的“矿产协议”,就是美国开出的新条件之一。

矿产协议:乌克兰的被打包出售?
根据透露出来的信息,这份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乌克兰未来的矿产资源收益,需要按一定比例与美国分享。而这背后的逻辑也很好理解——乌克兰战争已经让美国投入了太多资源,现在是时候“回本”了。
这份协议最早是由美国财长贝森特直接带到基辅的。当时,美方的态度就已经很强硬,要求泽连斯基立即签字。但出乎意料的是,泽连斯基并没有照办,甚至对美方代表怒吼,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一幕,直接触怒了白宫。
随后,美国方面不仅没有让步,反而在多个场合批评泽连斯基“态度不端正”,甚至一度传出消息,美国可能要取消泽连斯基的访美行程。直到法国出面协调,局势才有所缓和。但即便如此,美国的态度依然强硬——这次访美,不是来谈判的,是来执行命令的。
泽连斯基的尴尬处境:没钱、没援助、没选择
泽连斯基为什么不愿意签?
原因很简单,乌克兰已经付出了太多。如果再把未来几十年的矿产收益分出去,那基辅的财政状况只会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这份协议在安全保障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承诺,也就是说,美国能拿走乌克兰的资源,但不会因此对乌克兰提供更多的军事保护。

但泽连斯基有得选吗?
俄乌冲突拖到现在,乌克兰的经济几乎崩溃,军队的战斗力也在下降。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基辅连继续作战的能力都没有。而美方现在摆明了态度:想要援助?可以,先把协议签了再说。
这就让泽连斯基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签吧,是出卖国家利益;不签吧,美国随时可以撤掉对乌克兰的支持。

华盛顿的算盘:乌克兰只是工具,不是盟友
从这次事件就能看出来,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早已不是当初的“民主伙伴”,而是完全按照一笔投资来计算回报。
战争初期,美国军事、经济、舆论全方位支持乌克兰,是因为当时华盛顿认为,乌克兰可以成为遏制俄罗斯的重要棋子。但如今,乌克兰的棋子价值在下降,而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不断上升,给基辅投资的回报率变得越来越低。

于是,美国开始换一种方式继续“榨取”乌克兰的价值——既然短期内打不赢战争,那就从乌克兰的资源下手,确保长期利益不受损。
这就是这份矿产协议的真正意义。
写在最后
有人说,乌克兰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买卖”,只不过泽连斯基直到现在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个能谈判的商人,而只是被操控的商品。

美国不会无条件支持乌克兰,所有的援助,最终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收回。而现在,泽连斯基能做的,恐怕只有选择——是主动交出钥匙,还是被迫让人撬开保险柜。
但无论如何,这张协议,都已经摆在了桌上,等着他签字。
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支持乌克兰。